Clinton’s Advantages over Obama

<--

繼1月8日在新罕布什爾州中以淚水絕地反勝;2月5日「超級星期二」在加州、紐約幾個大州中穩住陣腳;3月4日又成了這位Comeback Gal(打不死女郎)的第三個「大奇蹟日」,本來命懸一線的希拉里,在事前民調看淡的情下,在關鍵的俄亥俄州和得克薩斯州之初選中,同時絕處縫生,再次顯示其打不死韌力。

 俄亥俄的關鍵地位

 一洗頹風的希拉里,在其祝捷演說中信心百倍的說:「You know what they say, as Ohio goes, so goes the nation.」(你知大家怎樣說,贏得俄亥俄,就贏得美國)

 她這樣說是因為在美國近代史上,不管民主黨或共和黨,還沒有任何一位未贏得俄亥俄州初選的參選人,能贏得白宮的紀錄。

 俄亥俄州當然重要,它有20張選舉人票,在2000年大選,小布殊以50%對46%的直選票贏了戈爾(第三候選人納德拿到3%),拿走20張選舉人票;到了2004年大選,克里已經把差距由4個百分點收窄至僅2個百分點,如果今次走前多一步反勝,一來一回,共和黨上屆以286對251張選舉人票贏民主黨的局面,就會完全翻盤。

 奧巴馬選情上兩大弱點

 雖然奧巴馬至今在黨代表票上仍然領先希拉里約100票,但他卻有兩個致命弱點。

 首先,在7個擁有超過20張選舉人票的大州中,有6個民主黨已舉行初選,當中希拉里贏得4個,奧巴馬只贏得1個,在因為一些技術原因而宣布初選無效的佛羅里達這個州中,也是由希拉里贏出。未能贏得大州,奧巴馬的威望始終大打折扣,欠缺說服力。

 更重要、更關鍵的是,第二,在游離州份(Swing States)中兩人的實力對比。美國總統大選採用的是「勝者囊括制」(winner-takes-all system),換句話說,即使你在加州只贏多過對手1張直選票,你都可以一次過拿走55張的選舉人票。8年前小布殊就是如此,在佛羅里達以幾百票力克戈爾,全奪25張選舉人票,搶走總統寶座。

 因此,在兩黨選情咬得很緊,雙方差距很窄的州,就別具戰略價值,因為那個候選人可以為黨拿多一萬幾千票,就可能可以一來一回,幾十張選舉人票的上落;相反,在選情拉得很開的州(無論是你贏還是我贏),多些票少些票也不礙事。

 如果我們拿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結果作為參考,以兩黨選票差距不超過5%作為基準,以此來定義什麼是游離州份,我們將會找出附表二中的12個州份。

 希拉里在游離州份佔優

 在12個游離州份中,有10個民主黨已舉行初選,當中希拉里贏得4個,奧巴馬亦贏得4個,驟眼看來,屬半斤八,旗鼓相當。但再看深一層,在因為一些技術原因而宣布初選無效的佛羅里達和密歇根兩個州中,都是由希拉里贏出。如果把兩州一起包攬計算,在這10個州中,希拉里共拿到78張選舉人票,奧巴馬只拿到35張。

 再說多一遍,要贏得總統大選,關鍵不單是候選人在全國贏得幾多直選票,而是能夠攻克幾多游離州份,在這方面希拉里明顯比奧巴馬優勝。

 從這個角度看,奧巴馬或許能在一個特定制度和遊戲規則下,贏出民主黨初選;但在完全不同的另一個特定制度和遊戲規則之下,他可能卻會為民主黨斷送了總統的寶座。

 作者是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導師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