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erican Consumption Reflects U.S. Government Spending

<--

美国消费方式的不可持续性

薛力(北京)

强大的美国遇到了巨大的麻烦,这就是次贷引发的金融体系风雨飘摇、经济大幅度下滑。现在通常把次贷的出现归因于华尔街部落(Wall Street Bloc)的贪婪。这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根源很可能是美国人的消费方式。其逻辑关系是:美国消费模式→美联储政策倾向→华尔街文质彬彬地干坏事→扬基泡泡(Yankee Bubble)日益扩大→泡泡破裂→美国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影响其他经济体。

  马克斯•韦伯认为欧洲资本主义精神的特征是高积累低消费,但这完全不适用于美国,美式资本主义的特征是低积累高消费,通过创新性的、不断扩大的、过度的消费来创造需求,从而带动生产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美国在二十世纪确立了这一消费模式并把它推向全世界,以至于在全世界竖起了这种消费模式的正当性。

政策稳健性放在次要地位

  美国人既然认定高消费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具有完全的正当性,于是,为了满足这种消费,当然可以没有剩余与积累。当期收入不够消费怎么办?向未来透支。本国透支尽了怎么办?向外国透支。只要保持军事政治上的领导地位,保持住美元的国际支付手段地位,那么,在各国对美国丧失信心之前,美国就可以不必担心外债的数额与贸易赤字,更不存在“外汇不足”的问题。不断发行美元债券与印制钞票,就可以持续支撑消费,直到某一个转折点。但这昭示了一点:经济上,美国实际上是一个虚弱的巨人。

  美联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不可能奉行“鼓励积累抑制消费”的货币政策,而只能遵循“低积累下促进消费的稳健增长”原则,以弱化经济周期的峰谷。但是,对于长时段繁荣后的增长乏力,货币政策的效用相当有限,加上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与九一一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冲击,刺激经济增长成了美联储的优先目标,政策的稳健性被放在次要的地位。因此,除了连续性地降低利率与贴现率,默许乃至鼓励金融业在促进消费上所采取的各种花俏措施,就成了事实上的“配套货币政策”。这才是格林斯潘“没有积极监管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真实心理底蕴。

  有了监管层的默许,以高智商著称的华尔街部落才得以把资本逐利的本性发挥到极致。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因此成了华尔街精英操作的对象:创造复杂的金融衍生工具、大力扩大消费者群体、鼓励消费者把住房从消费品转为投资品等等,这在短期内就收到了明显的成效,“资本和房产共舞,利润与酬薪齐飞”,一片皆大欢喜的景象。

  但这是一种缺乏坚实支撑的虚假繁荣,一种由消费者、监管者、金融业、房地产商共同吹起来的美国式经济泡沫,即扬基泡泡。随着2—3年后还贷利率的急剧上调,这种泡沫在3—5年内一定会破裂。因此,格林斯潘认定的“投资者的贪婪导致次贷危机”并未切中肯綮,华尔街不过是在美联储的默许下做资本该做的事情,充其量不过是“文质彬彬地干坏事”,但显然称不上是美国经济停滞与衰退的根本原因。

消费方式是“阿基里斯之踵”

  美国的消费带动了进口,因此,美国的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必然影响到其他经济体。而且,投融资体制与美国越相似、联系越密切的国家受影响越大,因此英国、爱尔兰、法国、冰岛、香港等受到的影响较大,而日本、南美、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受的影响相对较小。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次贷危机对加拿大几乎没有影响,主要原因是加拿大在消费模式与投融资体系上与美国明显不同,尤其是在房贷政策上。

现在,世界各国正在携手克服次贷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危机可能会过去,有分析认为2010年全球经济将恢复增长。但是,只要美国的消费方式不改变,肯定还会发生诸如此类的危机,直到美元的国际支付手段地位被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也无法赓续。比较明确的一点是:虽然美国的综合实力在相当长时期里依然无人能及,但消费方式无疑是美国的“阿基里斯之踵”。

  圣雄甘地说过,地球给我们的财富可以满足每个人的需求,却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欲望。美国应该意识到,其消费方式是在二十世纪建立起来的,不是天生的,因此不具有天然的正当性。以能源为例,以5%的人口消费全球25%的能源,这不是光荣。

  美国有许多好的方面:较好的社会纠错功能、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发达的科技水平、对全球人才的吸引力,等等。最近的一个例子是选出第一位有色人种的总统。因此,美国有理由自豪地称自己为“山巅之城”,但在全世界倡导并躬行一种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是美国带给人类的负资产。这种行为模式往轻的说,是在误导人类,因为它激发了不切实际的消费欲望;往重的说,则是在对人类犯罪,因为它把地球导向毁灭。

作者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