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igroup Nationalized. U.S. Economy Loses Spirit.

<--

花旗国有化 美国经济丧失灵魂

花旗的前掌门人桑迪韦尔在不断并购其他公司成就花旗帝国的时候,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今天会落到关门或者国有化的两难选择。

花旗事实上已经被国有化,美国政府救助了450亿美元,而目前花旗市值只有100多亿美元,花旗技术破产。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伯特指出,鉴于美国政府此前曾同意吸收花旗银行数千亿美元的不良资产损失,花旗集团已属政府。现在,美国政府要求权利,第一步是债转股,成为花旗控股股东,这意味着美国政府直接成为花旗的持有者,参与花旗的管理。失去援手的花旗现在惟一能做的就是讨价还价,要求政府减少持股量,但花旗这个没落贵族已经丧失发言权。

岂止花旗,其他金融机构也面临国有化的处境,8000亿美元救命钱没有解决问题,金融机构继续面临负债困境。根据第二轮金融救援方案,美国政府将很快对资产超过千亿美元的主要银行展开全方位“压力测试”,确定银行的健康状况,如果银行无法通过测试,政府将有条件地提供“额外支持”。政府已经全方位地介入金融机构拯救运动中,其结果与全部国有化仅有一纸之隔。

市场对此的反应是美国金融机构股价暴跌,显示信心尽失。这源于几方面原因:

首先,国有化的先驱英国虽然在拯救初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但现在英国首相布朗正在见证自己的失败,欧洲已将国有化当作压箱底的救命招数,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动用,英国在尽力避免苏格兰银行国有化;其次,银行国有化还是无法解决资产泡沫破灭之后银行负债率过高的问题,政府总不可能救了银行不救基金,问题是如果大型基金垮台,银行同样会受到拖累;第三,根深蒂固的,美国人不相信政府的市场效率,虽然他们痛恨华尔街的肥猫,却同样不愿意看到经济国有化,自由市场,是美国人的灵魂,现在,灵魂失去,徒有虚名。

当然,美国政府意在让金融机构渡过难关,不过,谁也不知道有了这第一步之后,经济模式会转到何处。今天国有化了花旗,明天国有化美国银行,后天就可以国有化基金公司,按此逻辑,政府会拥有整个金融市场。

另一个致命的疑惑是,美国政府救助花旗的资金已经打了水漂,如果不想让纳税人付出太多,美国政府就必须让国有化的金融机构能够盈利,靠什么呢?靠政府的管理,还是赋予这些机构特殊的政策优惠?这种想法让华尔街不寒而栗。

因此,有重量级经济学家集体撰文,指出美国走出大萧条不是罗斯福新政的功劳。既然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的,就让萧条成为经济的消毒剂,政府无需过度介入,只要做好自己的公共服务和监管即可。

美国救市之争实质上是路线斗争,主张救市者相信政府能够熨平经济周期,用反周期的手段可以帮助市场主体渡过难关,信赖政府吧,他们说。而另一派人士则对此深恶痛绝,他们相信没有经济周期就没有自由的经济,美国立国至今经历无数经济周期的考验,只要相信市场的力量就能够应对,虽然需要代价,但代价是必须的,没有任何一次经济结构的转变可以轻松过关。

美国政府站在十字路口。是暂时抽掉自由市场的灵魂让经济渡过难关,还是捍卫自由市场让经济承受剧痛?最可怕的是抽掉了灵魂之后还得承受剧痛,相对来说,国有化实在是风险最大的选择。(叶檀)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