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hange Rate Verbal War is Becoming a Chicken Rib

<--

日前,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在参议院银行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中国允许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已明显减少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4个月前,在同一个场合,候任财长的盖特纳高调指责中国“操纵汇率”;4个月后,他却为美国放弃将中国纳入货币操纵者行列的决定辩护,称中国的汇率政策在过去两年已发生显著变化。

前后自相矛盾的判断,出自同一高官在同一场合的言论中,白宫在对华汇率评判上的态度转变是如此明显,自然招致中美两国媒体争相报道。

盖特纳对中国汇率问题的态度4个月内发生大逆转,前后判若两人,看似是新鲜事,实则不然。小布什当政时期,时任财长保尔森也曾有类似“表演”:先是放声指责中国操纵汇率,不久后又替中国作辩护;在美国说完人民币不是中美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到中国后立马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凡此种种,中国经济金融界、外交界高官及最高决策层早已屡见不鲜,也完全明了个中缘由。

问题是,此次作为奥巴马当局财经团队之首的盖特纳如此戏剧般的态度变化,是否是克隆保尔森的“表演”?二者的原因有何差别?

从时机上看,保尔森的“表演”处于布什白宫八年的最后两年,盖特纳的“变化”则发生于奥巴马上台伊始;从美国政坛形势看,保尔森辅佐的是声望跌入谷底、已成“跛脚鸭”的共和党总统小布什,当时需要他帮助对付民主党掌控的国会,如今的盖特纳辅佐的则是声望如日中天的明星式总统奥巴马,国会两院中都是民主党占多数,同为民主党人士的奥巴马在府院关系上倒不需要他的太多援手。

更为关键的是,保尔森的对华汇率口水战,发生于美国经济在房地产泡沫推动下危机被潜伏的虚假繁荣时期,其直接驱动力源于巨额贸易赤字背后劳工利益集团利益受损等;盖特纳的对华汇率口水战,则发生于美国经济遭受自大萧条后最严重的金融危机打击,亟待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共同努力以帮助其走出困境的非常时期,其直接驱动力不过是应付奥巴马竞选承诺和国会部分议员质疑。

盖特纳此番“变调”,固然有他即将于6月1日首次访华的现实需要,但这无疑不是主要原因。中美联手应对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特别是在美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投入巨额经济刺激资金之际,稳定中国这个最大债主当然是更大的现实需要。伦敦G20峰会前后由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掀起的那一波“挑战美元”舆论,引发全球各大经济体的广泛关注,处于风口浪尖的美国自然触目惊心。

盖特纳的另一个用意,则是为其近乎以邻为壑的国内货币金融政策打通外部通道。2005年启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3年后累计升值达到21%。自 2008年9月以来,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骤起,也就是从那时起,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开始进入近一年半时间的“升值预期”。在这近一年半时间里,前总统布什通过了数千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更高到7870亿美元,渐趋强劲的美元成了美当局继续印发高额国债,美联储增印钞票以帮助白宫救市的强大掩体。如今,这一波行动告一段落,美国该开始着手向全球输出通胀了,所谓“鼓励人民币继续升值”,是否有此用意,恐怕值得怀疑。

当然,以此为缩小两国贸易不平衡最便捷、最拿手的应付策略,也是奥巴马当局不放弃这一口水话题的用意之一。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盖特纳的对华汇率口水表演已经很难让中国尴尬为难了。在小布什当政后期,特别是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过程中,中方已逐渐在掌握了人民币汇率等议题上同美国各界斗法的诀窍。在行动上,继续推进汇率改革进程,循序渐进地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地区化、国际化;在外交谈判上,学会据理力争,有理有利有节地同美方周旋博弈;在舆论公关上,除了继续做好辩解、宣传工作外,更利用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如同周小川的系列文章那样,争取舆论主动权和制高点。

既然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做到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美国对华汇率口水战已经并将继续丧失其“眼球效应”,在诸多对华杠杆和手段中,逐渐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倡导改变的奥巴马应该果断抛弃才是。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