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l Point of Geithner’s Visit

<--

刘涛:美国财长盖特纳来中国谈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1日08:52 中国江西网

  作者:刘涛

  5月31日,美国财长盖特纳如期访问中国。许多人猜测盖特纳此行主要目的不过是试图安抚中国,以劝说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

  根据盖特纳本人行前发布的消息,他此次来华主要有四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一是推进中美两国之间“积极、协同、全面的”合作,为全球经济复苏做出努力;二是与中国探讨长期内如何确保“平衡的”世界经济增长;三是与中国探讨未来全球金融框架,希望促成中国成为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独立成员;四是进一步推动中美在能源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从表面上看,盖特纳并未正面回应中国的要求,最多是重弹“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的老调和表达“一旦经济复苏确立,一切非常干预政策将会取消”的口头承诺。而在媒体的善意解读下,这也等于是间接地提供了所谓的“保证”,似乎满足了长久以来中国方面要求美国做出此类承诺的渴望。

  然而,基于历史经验,盖特纳开出的这种空头支票其实分文不值。美元该贬值的时候自然要贬值,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首先,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征兆显现,美元作为避险货币的地位必然被削弱;其次,美联储对抗通胀的神话也早在2008年就破产了,若不是9月以后全球经济急转直下,美国或许到现在还无法摆脱通胀的噩梦;最后,指望危机结束后美国就会迅速削减财政赤字的想法也过于天真。根据奥巴马政府的财政刺激方案,2009年财政赤字预计将高达1.84万亿美元,而未来10年累计赤字更将升至7.1万亿美元规模。既然这种拐弯抹角的“保证”根本不具有可信度,我们又何必非要盖特纳说出违心的谎言来呢?

  另一方面,美国担心中国大规模减持美国国债吗?当然不。美国深知,除了美国国债、机构债券外,目前中国还找不到第二个替代投资工具。无论是欧元区债券、日元债券,还是传说中的IMF债券都无法承担中国如此庞大的需求。至于短期内将外汇集中投向原油、黄金、矿产资源更是难以想象的事——这样做的唯一结果无非是再次引发全球通胀。

  同样道理,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盖特纳此行也不可能就美国今后不再责难中国做出任何可信的保证。原因很简单,一直对此纠缠不休的是美国国会,而盖特纳作为行政官员是没有任何资格代替立法部门打包票的。

  当然,盖特纳也明白,让中国现在就放弃“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也是不现实的:他的前任保尔森没有完成,他也没有把握做得更好。

  如此说来,盖特纳这次来中国还有任何实际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

  正如《华尔街日报》所指出的,盖特纳这次短短三天的访问,并不是要将宝贵时间耗费在过去几年双方寸步不让的那些话题上——这些当然可以照本宣科地谈,但若要真正取得实质性突破,则应在今后留出充分时间和空间来慢慢谈。事实上,盖特纳担负的核心使命与2006年9月访华的鲍尔森是一样的,即为几个月后中美两国高层对话机制的启动做好准备。

  在布什第二任期,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SED)让两国高层决策者定期聚在一起,将所有关键问题摆到桌面上来谈,在双边金融市场开放准入、能源合作、食品安全监管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果,由此也极大地增进了中美经贸关系。

  因此,盖特纳此次来访,主要是为了落实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在伦敦峰会上所达成的共识,即将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和高层战略对话机制合并,进一步升级为“经济与战略对话机制”。若这一双边对话平台顺利搭建的话,对于未来四年、甚至八年中美政治、经贸关系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将起到压舱石的作用。显然,这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点。

  虽然中国并不认同所谓的“中美共治(G2)”提法,但它无疑指出了中美“合则两利”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事实。从长远来看,中美在相互尊重彼此关切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与合作,才是维护双方核心利益、消除潜在冲突的根本保障。来源:东方早报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