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拉开序幕。这个被称之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的大会,充满了火药味。不同利益集团相互指责,整个大会吵吵嚷嚷。
本次大会讨论的主题是全球气候变暖,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学术争议的话题。相对于人类而言,地球的存在更加久远。地球自身的变化规律,还没有被人类充分认识。人们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希望改变地球的生态环境,希望地球能够按照人类的意愿变冷或者变暖。
作为一个自然科学爱好者,笔者研究了不同气候专家的报告,得出的结论是,地球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只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改变地球的生存状态,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地球的自然规律。从一些气候学家提供的报告来看,他们把地球变暖的原因归咎于人类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认为人类不断地从地壳提取石油和其他化石类的能源,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结果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越来越高,从而使得地球变暖。
但我们必须指出的是,相对于浩瀚的宇宙,相对于蔚蓝色的地球,人类的活动究竟产生多大的作用,还需要学术界仔细论证。南极北极的冰层正在逐渐地融化,这到底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还是地球自身演变的一个必然过程?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气候变暖的历史阶段,恰恰是人类最为活跃的时期。现在气候变暖,对于太平洋的一些岛国构成灾难,可是,人们是否想到过,这些珊瑚礁形成的太平洋小岛,是否适合人类居住?假如人类不是顺其自然,而是试图依靠自己微薄的力量去改造自然,那么,最后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笔者赞成保护环境,但反对把气候变暖作为国际政治议题。保护环境是指在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不污染河流、不污染空气、不制造有毒垃圾,从而使工业化进程变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断增进人类幸福的过程。一些西方政治家之所以小题大做,把保护环境问题变成一个气候变暖问题,试图通过召开联合国气候大会,制定有关国际公约。他们的目的不是在于保护环境,而是在于改变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进程。
众所周知,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负有特殊的历史责任。他们通过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但是,当其他发展中国家步其后尘,逐步向工业化国家迈进的时候,他们却提出了所谓的气候变暖问题,试图以此来改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
在一些发达国家看来,讨论气候变暖问题不是目的,目的是通过讨论气候变暖的问题,向发展中国家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税”。这是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旨在达到三个目的,第一,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补偿,第三,建立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制度。现在,在第一个问题上,发达国家扭扭捏捏,半遮半掩,因为他们既不能否定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同时又不想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承担更多的现实义务,所以,他们拼命地转移公众的视线,希望发展中国家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虽然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货币补偿机制,希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的气候补偿,以缓解国际压力。但从整体而言,他们更希望通过建立国际的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机制,从而在国际交易市场中获取更多的收益。换句话说,西方国家已经具备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能力,但是,他们之所以不愿意承担有关义务,就是希望联合国建立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交易机制,他们从中渔利。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把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看作是一个冬天里的童话。《京都议定书》已经明确了发达国家的义务,但是很显然,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并没有遵守自己的国际义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正处于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作出的任何承诺,都可能以牺牲经济的发展为代价。所以,中国代表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始终坚持《京都议定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愿意主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但是,不愿意受制于人。(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教授)
(责任编辑:齐贺)
The author raises two separate issues: First, are greenhouse gasses responsible for climate change? While pollution is undesirable, overwhelming evidence indicates it is not driving climate change.
Secondly, what is the role of energy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le China is growing rapidly, it remains one of the least efficient users of energy. China’s economic growth has come from resource mobilization (putting people to work in more productive endeavors) and subsidizing their production through artificially low energy prices. It wastes tremendous amounts of energy to produce the same amount of goods as other countries.
If China is truly concerned about carbon emissions and pollution, it needs to become dramatically more energy efficient, or production will be moved to more efficient producers. The latter choice could be out of their control if the world decides to tax carbon emissions.
The author also errs when indicating the United States shirks it’s duties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 as the US has never ratified the Protocol into law, and therefore is not bound under the provisions. The author fears China will have to sacrifice economic growth to comply. With the dramatic investments in pollution control and energy efficiency in Japan, Germany, and the US, these countries have already made tremendous sacrifices of their own economies to achieve these goals, only seen the goals slip away on a global basis as China has refused to make similar investments and subsidized their economy at the world’s exp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