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ing U.S.-China Relations Are Hard to Untie

<--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刻在美國進行訪問,這是胡第一次至美「正式」國是訪問,也很可能是任內最後一次,雙方皆對此高度重視。美方提供最高規格禮遇和款待,中方則是五百位鉅商隨行,帶來價值四百五十億美元經濟大禮。

過去一年美中關係磨擦不斷、爭議頻生。雙方都希望利用此次訪問機會,來釐清相互的態度和立場。美國政府希望,中方能夠把問題說清楚、講明白,而非搪塞和敷衍,並同時期望能藉此為未來兩年雙邊關係,確立可共事的架構;中國方面則希望,化解美國疑慮,持續維持雙邊關係的穩定發展。

從訪問至今的活動、記者會談話和「美中共同聲明」觀之,可用「四平八穩、兼容並蓄」來概括。整個活動依照既定行程的節奏進行,沒有意外;在政策議題表述方面,試圖兼顧雙方立場和利益,並含括多項議題合作。歐巴馬感到最成功之處,可能在於經濟收穫,除了前面提及四百五十億大禮外,中方承諾進一步開放市場,減低貿易障礙和保護智慧財產,有益美國就業增加。

歐氏在記者會中,提及人民幣低估,但在共同聲明,中方僅表示會促進人民幣匯率改革和彈性,但也要求美方減少財政赤字。人權議題也是美方重視項目,雙方同意將召開人權對話。

胡錦濤表達會談坦白、務實和具建設性,雙方應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協商基礎上,推動共同利益。他強調,中國會堅守和平發展道路和雙贏開放策略。至於台灣議題,美方肯定兩岸關係發展,讚賞ECFA設立,期待雙方增進對話和互動,與發展正面合作關係;中方重申台灣問題關係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

毫無疑問,這是雙方妥協下的產物和內容,未見驚訝,也無重大突破發展。

顯然的,中方希望在既定「正面、合作和全面美中關係」的定位基礎和軌道上,維繫和美國穩定互動關係,不願意多所變動。美國則期望中方能有效落實協議內容,顧及美國在亞太重大利益和國際問題立場。歐巴馬在記者會表示,中國崛起對美國和世界會帶來好處,不過在於它要能成為負責任的國際成員。簡單來說,美國歡迎崛起中國,但必須符合美國利益和規範。

過去一年,美方不斷指責中國,對外作為變得愈來愈獨斷,輕忽美國外交和安全利益,不少美方人士質疑,中國眼見美國在金融危機受創之際,有意趁機坐大。然而,中方感到委曲和無奈,數度表示中國政策和立場沒有改變,仍然堅持和平發展路線,不與美國爭霸。

其實問題不在於政策和立場,而是權力變化會自動改變國家利益關係。強權興起類似「有機體成長」,即使中國真的無意挑戰美國,還是無法阻擋難以避免的碰撞。

無論如何,此次訪問相信對雙方關係具有短期促進和調解作用,但是不宜有太高期待,畢竟一項共同聲明,無法綑綁迅速變動中的美中關係。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