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Diplomacy: Is America Outrun by China?

<--

外媒:中国的公共外交超过了美国吗?

2011年03月16日 08: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韩方明

3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举行“政协委员谈公共外交”专题记者会,图为新闻发言人赵启正用自制的图版解释中国“公共外交”。中新社发 刘震 摄

中新网3月15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4日刊文说,公共外交成了中国两会热议的一个话题。2月美国参议院公布了该院前外交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卢格的一份报告《美国的另一种损失:中国和美国——网络时代的公共外交》。3月中国政协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赵启正对卢格报告进行解读,笔者听到赵启正的观点是中国公共外交“并没有超过美国”。笔者很赞同他的观点,中国公共外交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文章摘要如下:

公共外交成了本次中国两会热议的一个话题,委员提案不少,发言不断,媒体也做出各种解读。中国的公共外交现状到底如何?2月15日美国参议院公布了该院前外交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卢格的一份报告《美国的另一种损失:中国和美国——网络时代的公共外交》。

3月2日举行的中国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政协外委会主任赵启正对卢格报告进行了解读,他提到,该报告是卢格派遣公共外交助手到中国,访问了政协外委会之后回去写的。而笔者听到赵启正的观点是中国的公共外交“并没有超过美国”。笔者很赞同他的观点,中国的公共外交尽管最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实事求是地说,与美国在内的西方各国相比较,目前中国的公共外交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公共外交缺乏明确的主责机构;没有习惯用西方人能够听懂的方式来介绍本国;以及公众和民间机构的参与不够,等等。

目前,中国与美国公共外交差距最大之处在于缺乏明确的主责机构,这容易导致各自为政的局面,造成有效资源的浪费。而美国的公共外交则更加强调专业性,一直有专门的主导机构对公共外交事务负责。虽然也有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国际援助署等参与美国的公共外交,但冷战期间,具体负责美国公共外交事务的主要是美国新闻署,通过电视、广播、新闻出版等手段,与苏联的政治宣传进行对抗,并塑造美国正面的国家形象。

1999年美国新闻署并入到美国国务院后,美国国务院专门设立了负责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副国务卿,下设各种功能机构。这种设置的优点是,有利于协调各方立场,具体引导美国的公共外交政策。同时,美国对公共外交也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支持,2010财政年美国国务院公共外交的预算大约为12亿美元,历年美国公共外交的预算也占每年外交总预算的10%以上。公共外交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保证。

其次,中国借助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宣传中国的现代化,而公共外交还是多以介绍传统中国文化为主,对当今中国最新的发展变化关注较少,国家定位还需要进一步明晰。

中国公共外交最主要的目的是要向世界表达一个善意的和负责任的中国,这样的中国最重要的是需要遵守国际秩序。因此,中国公共外交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向全世界说明中国是遵守这些理念的。

此外,中国公共外交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民间智库的支持。公共外交作为一项主要针对他国普通民众的外交活动,也需要一个成熟的公民社会积极参与。目前,中国民间组织对公共外交的参与力度还不够。中国现有的民间智库中,绝大多数都主要从事经济研究,从事外交和国际关系研究的智库,尤其是专门从事公共外交的智库更是少之又少。

公共外交需要民众的广泛参与,独立智库作为民间机构,可以主动参与到公共外交活动中,通过自己专业的第三方调查和报告,为政府决策提供很好的参考意见。美国的许多独立智库都对美国的公共外交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比如布鲁金斯学会,就将公共外交作为自己的工作重心之一,通过邀请美国国会议员举办讲座、发布研究报告和论文、组织各种公共外交的研讨会,建立与官方之间的联系渠道,这些方式都能影响美国政府的公共外交决策行为,这也是中国公共外交事业中需要学习美国的另一个方面。(韩方明)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