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倫專欄-美會放棄對台安全承諾?本報訊
在茉莉革命浪潮中,美國的表現首鼠兩端,剛開始熱烈歡迎,等到巴林、葉門與沙烏地阿拉伯出現問題,開始遲疑,對利比亞用兵,雖然在歐洲各國要求下,勉強同意,但卻堅拒派遣地面部隊,而且迫不及待的要將聯軍統轄權,轉交給北約。
許多人把介入利比亞,稱為「人道介入」(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但是美國政府的態度,卻不能稱得上是模範,反而讓世界其他國家懷疑起,美國的霸權是否因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而開始衰落?美國的對外政策是否將縮回孤立主義?
台灣安全向來是美國所承諾的,不僅有台灣關係法與歷屆總統的重申,更有美國對亞太各國安全承諾,做為連帶保證,但是此刻正有一股聲音,提出要剔除台灣在美國安全承諾外。
二○一○年是中美關係關鍵的一年,先是美韓黃海演習,引發中國抗議,接著是釣魚台中日主權爭議,美國以安保合作表達支持日本的立場,然後在南海爭議上,美國代表東南亞國家,向中國提出要介入。
這些爭議都與領海主權有關,過去沒發生,是因為中國實力沒有到位,現在隨著中國崛起,軍事力量與經濟力量都已經與其他強權產生推擠摩擦。
在崛起的過程中,許多人曾期待中國,能逐步馴服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裡,期待北京能夠成為「負責任的合夥者」(responsible shareholder);但二○一○年證明,中國不會遵照西方定下的規則,不僅是因為規則未見得公平,也是由於美國主導的正當性,隨著金融經濟危機的發 生,而站不住腳,美國為了自己的利益,常會以鄰為壑,量化寬鬆政策就是其中例證。
第二種悲觀的看法於是出現,認定中國與美國的衝突沒辦法避免,他們對過去以漢學家為主力的研究,嗤之以鼻,認為所謂中國或中共的獨特性,根本是次要的,真正產生作用的是國際權力結構,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中國要崛起,挑戰美國霸權,就勢必有衝突。
但是近日第三種看法出現,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葛拉瑟(Charles Glaser)在最新的「外交事務」期刊上撰文,主張中美兩國的安全兩難並不是絕對的,只要有一些次要的緊張能夠「處理」妥當,雙方不見得會自動升高對峙,軍事衝突可以避免。
他認為,兩國隔著大洋、又有核武相互嚇阻,不至於互為敵國,但關鍵在於,中國的崛起不至於威脅到美國,但是卻會威脅到亞太盟國與美國亞太駐軍的安全。
葛拉瑟認為,中國不會因為尋求更安全,而把美國推出亞太,事實上,他沒有說出來的是,美國在亞太部署的軍力,可以壓制日韓的軍事擴張,換句話說,中國無須擔心日本,甚至是南北韓軍事衝突,美國在亞太的安全聯盟,反而可以促進亞太的安全。
但是其中的例外,就是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承諾。他認為台灣與日本、南韓不是屬於同一類的,中國至今沒放棄對台使用武力,而且也集中所有資源,對台灣以及美國軍事介入,增加威嚇,隨著解放軍現代化的加速,雙方衝突的危險也越來越升高。
從他做為現實主義者來算計,既然改變不了中國的意圖,而衝突的風險又這麼高,美國應考慮撤回對台的安全承諾,這可以釜底抽薪,移去衝突引信,又可以替未來兩國數十年關係鋪下坦途。
當然,會有人批評,美國這是向中國武力屈服,除了在亞太失去威信,還會把中國胃口養大了,「但是不是每個人都是希特勒」,葛拉瑟指出,從 談判與妥協角度來看,這能夠達成新的平衡點,緊張因此減少;而且在宣布放棄對台安全承諾的同時,仍然重申與其他國家的安全承諾,並加強與其他各國的演習, 應該可以減少剔除台灣後的不安。
「剔除台灣」是非常令人不安的構想,讓人很容易聯想到韓戰前夕,美國防線有意無意的剔除朝鮮半島與台灣,最後引發北韓與中國的南侵;當然 我們可以認為這是學者個人看法,不以為意,但是「外交事務」期刊是美國權威外交政策風向球,同時登出葛拉瑟文,以及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緝思的「中 國尋求大戰略」,不是偶然的,敏感的國際媒體,如華爾街日報與經濟學人都已經嗅到異味,登出後續報導。
然而這種想法,有可能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討論,原因之一是,美國與中國的相對軍力差異正在縮減中,美國對利比亞的軍事干預,都要考慮再三,真的會為台灣付出這麼大的代價嗎?還是會依照葛拉瑟,把「首要利益」與「次級利益」區別開來。
其次,台灣與中國雖然緊張緩和,但奠基在九二共識之上,這種特殊關係,如果越強調,越會讓美國覺得「你與他們不同」,而有被剔除安全承諾的危險。
其三,軍售是美國安全承諾的具體表現,美國如果要逐步、緩和的降低安全承諾,軍售是一個適當的量化指標,這一年多來,歐巴馬政府重新評估軍售政策,屢有所聞,更是我們要當心的。(chenlungkuo@yahoo.com)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