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ing for the Jugular, Obama Is Cool-Headed and Effective

<--

斬首行動 歐巴馬冷靜奏功

* 2011-05-03

* 中國時報

* 【嚴震生】

 二○○一年九一一發生時,歐巴馬還是一位名不見、經不傳的伊利諾州州參議員。他對政治充滿熱情,即使他在二○○○年聯邦眾議員的選舉中不幸在民主黨的初選就鎩羽而歸,仍希望能夠更上一層樓。不過,當奧薩瑪賓拉登及蓋達組織被證實是幕後的黑手後,歐巴馬原先計畫的另一個選戰必須取消,因為根據操盤選舉者的說法,歐巴馬運氣實在太背,他無法更改一個與奧薩瑪押韻的姓氏。

 美國人民顯然比起這位選舉操盤手更具包容性,因為歐巴馬不僅在二○○四年當選美國聯邦參議員,更在二○○八年贏得大選,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非洲裔的總統。歐巴馬的中間姓名─海珊,也並未成為他獲得大位的攔阻。如今,這位名字特別的美國總統,在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即將屆滿十周年前四個月,宣布美國特種部隊已將奧薩瑪賓拉登格斃,真讓人感到世事難以逆料。

 歐巴馬自擔任總統以來,就強調美國用兵的原則,認為唯有公義的戰爭才是美國應該進行的戰事。他過去反對伊拉克戰爭,就是因為美國在沒有確切證據證明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海珊政府與蓋達組織有任何掛勾。歐巴馬認為阿富汗戰爭是公義之戰,因為賓拉登受到阿富汗神學士政權的庇護。歐巴馬在去年宣布由伊拉克撤軍,但卻對阿富汗戰場增兵,同樣也符合他的戰爭理念。

 歐巴馬在白宮的記者會上特別說明,美國不是也永遠不會與伊斯蘭為敵,賓拉登不是穆斯林的領袖,而是大規模謀殺穆斯林的暴徒。顯然歐巴馬希望能透過賓拉登的就地正法,讓九一一的悲劇暫時閉幕,但美國的反恐行動並不會因此而結束,在短期內仍會積極地預防聖戰士再度展開新一波的恐怖攻擊。

 在賓拉登被擊斃後,歐巴馬政府面對的是以下幾個挑戰。第一、此項行動對阿富汗戰爭的衝擊為何?第二、賓拉登的領導地位或許會由第二號人物札瓦希利接任,但這位出身於埃及的醫生轉恐怖分子是否能夠有賓拉登的群眾魅力,整合散居各地、逐漸扁平化的蓋達組織。第三、賓拉登的死亡,是否意味著美國可以展開阿富汗的撤軍?這個指標人物的消失,是否意味美國撤軍具有正當性?

 在這整個擒殺的決策過程中,最令人敬佩的還是歐巴馬的果斷行事。當歐巴馬獲得國安單位提供的情資時,他必須作出是否採取行動的決定。若賓拉登藏匿的地點是在荒郊野外,美國的斬首行動還比較單純些,但在附近都是平民百姓的城鎮進行格殺行動,難度較高。歐巴馬毅然作出決定,勇氣可嘉。

 關心美國政治的觀察家或許注意到歐巴馬在作出此決定後,還到南部探望災民,並在美國記者聯誼會的晚會上,談笑風聲,並且拿共和黨的競爭對手,包括房地產大亨川普的玩笑,完全看不出之前才作出一個如此重大的決定。歐巴馬的冷靜沉著,的確是有政治家的風範,就連共和黨的軍人亦對其多所稱讚。

 四月初歐巴馬才宣布要競選連任,不到一個月他就在國土安全方面獲得重要的勝利。從美國民眾歡天喜地迎接這個訊息,並有口號要求歐巴馬再當四年總統的情形來看,奧薩瑪賓拉登在世時曾有可能成為歐巴馬從政之路的絆腳石,但在他死後卻有機會成為歐巴馬連任的最佳助選員,這或許是整個事件最大的諷刺。(作者為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