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tred Deepens with Bin Laden Dead

<--

賓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遭美國海豹部隊擊斃,在這場反恐戰爭中,美國確實因此獲得階段性的勝利,但是要問的是:賓拉登遭擊斃後,世界真的會變得更安全嗎?許多學者專家對此皆表悲觀,主要原因在於蓋達組織將為賓拉登報仇,賓拉登的反美與反親美國家的遺志將由蓋達組織付諸實現。

 據悉,蓋達組織具有以下四種特性:第一,蓋達組織是一個「成熟型恐怖組織」:該組織擁有明確的思想、充足的行動能量、不虞的人力資源與穩固的分支勢力;第二,蓋達組織是一個「任務型恐怖組織」:該組織堅持以打擊美國為主要任務,所有美國人民的生命財產、軍事基地、使領館,以及美國的盟友皆為蓋達組織攻擊的目標;第三,蓋達組織是一個「宗教導向型恐怖組織」:該組織以伊斯蘭教義為精神、伊斯蘭國家為基礎、穆斯林教徒為班底;第四,蓋達組織是一個「國際型恐怖組織」:其成員分布皆不以某個區域或國家為限,而是遍布世界各地。

 當賓拉登遭擊斃消息傳開後,蓋達組織內部並未出現內鬨、成員背離或向美投降等分裂現象,反而在阿拉伯世界處處可見支持蓋達組織的示威遊行,並高聲為賓拉登復仇的決心。從這些現象看來,蓋達組織沒有因為賓拉登的死而四分五裂、亂了陣腳,反而表現出冷靜、團結、繼續為反美而戰的態勢。

 基本上,後賓拉登時期,美國反恐政策的核心應為鞏固反恐聯盟,特別是阿富汗與巴基斯坦,國際合作是各國反恐的基調,美國亦應如此。然而,自二○○一年美國重砲轟炸蓋達組織位於阿富汗山區的基地後,蓋達勢力迅速蔓延至巴基斯坦,因此,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乃成為美國反恐戰爭中最重要的聯盟夥伴。為此,美國於○九年三月廿七日特別架構了「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政策」,強調美國將協助打擊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激進分子網絡、提升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政府的民主素質與效能、訓練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軍隊與警察等。

 在後賓拉登時期,美國應繼續貫徹「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政策」。所以,美國應該盡速停止批評巴基斯坦蓄意隱藏賓拉登的臆測,因為這種「懷疑論」只會迫使美國在南亞反恐聯盟的信任度與穩定度,對美國的反蓋達行動並無助益。

 而美國海豹部隊擊斃賓拉登的重要意義為:「資訊戰爭」時代,誰能擁有高科技精銳部隊,誰就能夠成為(反恐)戰場上的贏家。從九一一事件起,美國中央情報局與美國聯邦調查局即透過各種管道收集有關賓拉登的消息,○四年確定賓拉登的信差後,乃利用衛星定位系統與便衣跟監等方式,於二○一○年底確定賓拉登藏身之處後,即利用軍事衛星技術詳細測量與繪製該建築裡外事物,並由海豹部隊事先模擬攻堅行動。

 當歐巴馬下令採取行動後,美國總統、副總統、國務卿等重要幕僚即聚集在白宮戰情室,觀看從海豹部隊頭盔上攝影機傳送回來的現場畫面。這種高科技設備使指揮官與前線士兵能對作戰環境暸如指掌,進而使精銳部隊毫髮無傷全身而退。

 最後,台灣至今雖然沒有遭受任何恐怖組織的攻擊,但是,恐怖組織是一個「低成本、高報酬」的行業,只要投資少量的人力與物力,就能夠製造大範圍的恐怖威脅,可以肯定的說,後賓拉登時期的世界都應提高警覺,以防範國際恐怖主義的可能攻擊。筆者呼籲台灣政府應該積極重視國際恐怖主義的研究,同時亦應確實推動現存的「行政院國土安全辦公室」,並積極推行「情報網絡化」、「合作國際化」、「人員專業化」與「行動具體化」等「反恐四化政策」,務使台灣能夠從容因應任何形態的恐怖威脅。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