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ique on Henry Kissinger’s New Book

 .
Posted on July 11, 2011.

<--

陸以正專欄-季辛吉新著遭譏評

2011-07-04 中國時報 【陸以正】

 人人都知道,曾任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後來做到美國國務卿的季辛吉,是打破美中僵持三十餘年關係的功臣。一九七一年他先到巴基斯坦,假稱肚子痛,卻溜到大陸去見毛澤東和周恩來,到今天已經四十年。他在德國出生,依照美國憲法,沒資格當總統,但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該滿足了。

 今日回顧,相隔四十年後,兩國領導人後浪推前浪,各自也更換過六、七次。在美國,賞識季辛吉的尼克森,因水門案風波下台。此後歷經福特、卡特、雷根、老布希、柯林頓、小布希、到今天的歐巴馬,經過了七位總統。時移境遷,今天美國負債累累,已非當年傲視全球的「美帝」可比了。

 同樣地,中國大陸亦幾度你上我下,無復舊日面貌。即使不把「四人幫」算進去,歷經毛澤東、劉少奇、宋慶齡(很多人忘記她確曾擔任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儘管只是虛銜)、董必武、李先念、楊尚昆、江澤民、到今天的胡錦濤,也換過八位。真可謂物是人非。今年恰巧是季辛吉初次去大陸的四十周年,他自然不肯放過自吹自擂的機會。

 美中兩國都歷經滄桑,唯有季辛吉老著臉皮,每年都去大陸訪問。只要有人邀請,不管生張熟魏,有請必到,四十年來總共超過五十次之多。所以他最近出版的著作,書名只有兩個字,就叫《On China》,可譯為《論中國》。全書五百八十六頁,精裝本定價美金卅六元。內行人可上Amazon.com書店網站,大約半價就能買到了。

 本書五月十五日發行,至今才一個多月。以台灣出版界競爭之劇烈,腦筋動得快的書店,相信已在找企鵝書屋(Penguin Books)剛出版的原書。甚至把它撕成幾塊找幾名翻譯匠趕工,同時與出版商交涉授權,中譯本可能很快就會問世。

 我是在《紐約時報》周末版書評副刊上,讀到該報名記者佛蘭克爾(Max Frankel)執筆的書評。他做過《紐約時報》的星期日版主編、社論版主編和執行總編輯。一九七二年尼克森去大陸的破冰之旅,報館就是派他隨行採訪的,因而得到普立茲新聞獎(Pulitzer Prize)。佛蘭克爾現在也八十一歲了,季辛吉的《論中國》,由他來寫書評,可謂不做第二人想。

 別說佛蘭克爾,季辛吉生於一九二三年,現在也八十八歲了。他雖然因此得到諾貝爾和平獎,台灣所有認同中華民國的人,對他難免心懷不滿。但佛蘭克爾倒說了幾句公道話。他指出:季辛吉的長處,在於能整理出一套自成體系的「戰略觀念(strategic concepts)」,抓住問題重點,而把兩造歷史悠久的衝突、仇恨與恐懼暫時放在一邊。

 佛蘭克爾指出:一九七二年時,大陸人對美國有很大的反感,不只因為美國曾以武力干涉國共鬥爭,而且非常討厭美國整天擺出一副優越的模樣,批評中國不准許民主自由、不尊重個人權利與不容許宗教信仰等等。但季辛吉偏能在兩國外交政策的眾多矛盾中,找出雙方和則兩蒙其利,分則兩敗俱傷的路|就是前蘇聯對美、中兩國的威脅。

 季辛吉的戰略觀念,用書中他自己的話,就是「中、美兩國不管什麼人執政,遲早必然會結合在一起,只是時間問題。(That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ould find a way to come together was inevitable given the necessities of the time.)」。但這句話會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嗎?佛蘭克爾評論老季新書的重點,正在於此。

 國際關係偶爾有平行發展的時候。尼克森在國內反對越戰運動中,受創甚重。大陸則有天安門事件,證明老毛所謂的永恆革命論,根本站不住腳。世界歷史天天循著自然發展的軌道演變,季辛吉所說的「時間問題」,早已面目全非。現在是什麼時間呢?

 佛蘭克爾引用季辛吉書裡的話,老實不客氣地指出:今日最熱門的新聞,是中國大陸的急速發展,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相形之下,前蘇聯和它在東歐的附庸集團,早已垮台。今天即使是美國,也像染上了鴉片煙癮,必須倚靠從國外進口原油、向大陸買日用百貨與不斷向外借債,才能維持收支平衡。

 季辛吉對大陸的胡溫體制推崇備至,他說今日中國一切以經濟為先,既無意於對外擴張,也願意耐心等候與台灣和平統一。北京只想全力振興經濟,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準。佛蘭克爾忍不住調侃老季說,你不是一直認為從戰略觀點看,民主只是一種累贅嗎?

 老季確實這麼說過:所謂民主,在國際一盤棋裡,無足輕重。上周三即六月廿八日,他又到了北京,習近平接見他。我猜測他不會向大陸內定的接班人,講這類喪氣話。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