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 China Sea Will Be Playing Field for China & U.S.

<--

2011年07月07日15:01 南都周刊

(赵楚 上海国防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军事世界POINT》月刊执行主编,长期从事国际战略问题和军事战略问题研究。)

  冷战结束后,随着俄罗斯无力维持在金兰湾的海空基地,当时中国的海空力量还相对微薄,不具备蓝水性质,因而美军也在预算削减的浪潮下撤出了在菲律宾的海空基地,南海从此出现了罕见的军事权力真空。

  观察家都注意到,本轮南海风云美国身影甚重,美国除了一般的表态之后,还采取了相应的军事措施,派遣了常驻日本的航母进行巡航,与菲律宾和越南都进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尽管这些演习的实战色彩并不浓,而且为了避免刺激中国,都冠以十分含蓄的诸如反恐等名称,但处于中越等争吵激烈的时刻,美国采取这些军事和外交步骤,其针对中国的意味是十分明显的。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在进行人们传说中的对华“C型军事包围”战略呢?是否意味着美国有意在南海,甚至整个西太平洋与中国展开冷战似的军事对峙?上述新闻的发生提示了这些问题,但没有提供答案。

  另一则新闻事件则展示了另外的苗头。6月25日,在中美年度战略会谈机制之外,各由外交部门副手领队的首届中美夏威夷亚太事务磋商举行了。这是中美战略互动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发展,因为,其一,本次磋商的直接主题是亚太地区事务,这折射出在美国亚太战略的考量中,中国的地位和分量已经上升到美国必须予以特殊对待的程度,美国已意识到必须在首先考虑中国意图、力量和利益的前提下设计未来政策。其二,从朝鲜半岛到南海争端,本地区几乎所有热点问题都与中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在几乎所有这些问题上,美国都站在与中国疑似敌对的一边,这就凸显了,如中美没有畅通的地区政策交换管道,则未来很可能会因地区问题而把美国拉下水,所以,对于美国来说,与中国的全方位沟通既是预防性战略的需要,也是了解运用非军事力量,塑造和影响中国政策走向的机会。

  结合上述两方面新闻及几年来其他相关事态发展,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总体政策思维就大致清晰起来。希拉里早先即明确誓言美国不会离开南海,其不明言的原因,第一,中国海洋、海权意识的苏醒,对美国的全球霸权无疑是关键的威胁;第二,南海本居于连接两洋和南北洲际的地缘战略枢纽地区,而中国在此地区居于亚太海洋战略的内线地位。美国的担忧是,一旦中国借助强劲生长的蓝水海军力量,在其他现代化军事系统的支持下,从而实现对南海的控制,则美国海权可能发生向东败退数千里,并使两洋和欧亚战略脱节的危险,因此,美国必须采取措施以显示决心,同时含蓄地鼓励菲越等与中国有争端的国家采取杯葛中国的政策,干扰中国力量的顺利成长,可以说,这正是希拉里“巧实力”概念的实践。

  为此,中国的政策是立足外交的和平方针,即令在面对挑衅时也采取了极大克制的态度,在强调主权立场的前提下推动双边谈判,同时加大与东南亚国家的经贸、人员和其他往来,作为国际首屈一指的工业品和资本提供国,中国与地区国家的共同经贸利益是基础广泛的。可以说,美国利用地区纠纷牵制中国是一种以外交和非战争行动代替军事斗争的非对称战略,而中国以外交及经贸来化解也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非对称战略思维。双方有保留地隔空过招,既折射中美对未来意图、能力及趋势的担忧、猜疑和防范,也体现双方探索合作的含蓄意愿,以及双方共同管控未来可能危机的模糊前瞻。

  纵观全球海上力量近年来的发展,可以说,唯有中国蓝水舰队的出现是真正引起战略学者重视的事件。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海军的战略方向从东海和西太平洋逐步转移到南海,这本身固然有回避与美国海军迎头相撞的考虑,但南海本身的地缘战略重要性却引发了美国的安全神经。

  假如说,过去20年中美海权互动主要是在中国东部对开大洋的话,则未来中美军事及海上力量的主要摩擦,将会在南海逐步增多,直至形成某种相对均衡的结构。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