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n Years after 9/11, the U.S. May Not Be Safer

<--

十年前的9月11日,美国本土遭到恐怖主义袭击,美国经济实力的象征世贸双塔在袭击中轰然倒下,美国军事实力的标志五角大楼在袭击中局部坍塌,3000多无辜平民在袭击中死于非命,道琼斯指数骤跌14.3%.股市缩水1.4万亿美元。十年来,美国政府把反恐作为压倒一切的要务。为了打击国际恐怖主义、改善美国的安全环境,美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惊人之举,也让美国民众承受了许多不堪之重。

十年过去了,美国促成了全球反恐合作,推翻了支持恐怖主义的塔利班政权,击溃了从事恐怖活动的基地组织,击毙了恐怖大鳄本·拉丹,美国本土未再发生既遂恐怖袭击事件。

但美国真的更安全了吗?国际社会也更安全了吗?答案显然不那么肯定。耗费巨大人力物力的两场反恐战争恐怕会滋生出更多的恐怖细菌。

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虽然击溃了基地组织,但美国组建的卡尔扎伊政府远未控制住局面,塔利班势力仍然活跃在阿富汗各地,基地分子策划的暴力袭击事件仍不停发生。为迅速摆脱阿富汗难局,美国开始设想把塔利班纳入阿富汗政治进程。但美国通过战争都未消灭塔利班,怎么可能通过谈判来改变塔利班?从美军战火下九死一生挺过来的塔利班一旦重新得势,怎么可能对美国友善?阿富汗政府在数万北约联军协助下都无法消除反政府暴力活动,怎么可能在美军撤离后控制住局面?谁能保证美国扬长而去后,阿富汗不重新成为反美极端主义的温床?

尽管阿富汗战争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这毕竟是联合国授权并获得国际社会支持的、合法的反恐战争。伊拉克战争就完全不同了。伊拉克战争前夕,全球600多个城市连续数周爆发了反战游行,联合国安理会拒绝授权,美国绕开安理会发动战争,“理由”是萨达姆政权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支持国际恐怖主义活动,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曾言之凿凿地在安理会论证美国掌握的“铁证”,但事后证明伊拉克战争是一场既没有证据也没有授权的非法战争。围绕这场战争的是非争论仍在继续,战争造成的几十万伊拉克人伤亡和基础设施的毁损却是实实在在的,萨达姆没有解决的问题美国仍然没有解决,伊拉克的族群矛盾仍然尖锐,宗教冲突仍然激烈,反政府暴力活动仍然频发。现在的伊拉克再度成为美国的盟友,面对成堆的战争遗留问题和复杂的宗教部族矛盾,伊拉克政局走向蕴含颇多未知因素,谁又能保证将来的美伊关系不再发生新的轮回。

如果说,美国十年反恐是否给美国带来了更多安全还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那么十年来国际社会面临的反恐形势更加严峻则是不争的事实。阿富汗的基地分子逃到世界各地并随着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局势而重趋活跃,建立了类似“基地阿拉伯半岛分支”、“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等分支机构,并具备了再度组织恐怖袭击的能力。今年8月26日发生的联合国尼日利亚大楼爆炸案,也能见到基地组织恐怖袭击的鲜明特征。此外,恐怖袭击在埃及、沙特、俄罗斯、巴基斯坦、约旦、印度、印尼等地也多次发生,形成从西亚北非经南高加索、中亚、南亚到东南亚的一个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的地带,给相关国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战争给美国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今年,美国主权债务已经突破14 万亿,债务率接近100%.大大超过公认的国际警戒线标准。当然,美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并不主要是由战争引起的,而主要是由于美国经济金融化的结构性矛盾、政府的借贷度日的执政方式和民众的超前消费理念,但战争消耗的巨额人财物力对美国经济起到了雪上加霜的作用。相对于十年前,今天的美国经济更加脆弱,美国支撑目前全球战略摊子更加吃力,经济安全的形势更加令人忧虑。

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的公敌,反恐是国际社会不二的长期选择。但反恐必须标本兼治,如果在国际关系中轻率使用武力,不但无助于国际反恐事业,反而会造就更多的恐怖主义土壤;反恐不能搞双重标准,如果让那些打着“民族权利”旗号从事恐怖活动的人得以逃脱法律的制裁,那么国际社会只会见到越来越多的恐怖分子。

美国通过战争摧毁了两个反美政权,确实让“9·11”后悲愤的美国人“出了一口恶气”。但美国在反恐行动中加载过多非反恐因素,如国内政治考量,大国关系博弈,油气资源控制,地缘战略布局等,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反恐财力,偏离了反恐重心,忽略了标本兼治。

“9·11”十年后的美国未必更加安全, “9·11”十年后的世界更加动荡不安。(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曲星)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