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Advantages of American-Style Elections Are Slipping Away

<--

  奥巴马和罗姆尼美国时间16日搞了第二次电视辩论,不仅吸引了美国观众,还通过互联网直播,引来一些懂英语的中国围观者。后者的评论大多很正面,表达了对美式民主的羡慕。美国皮尤调查公司的数据称,大多数中国人认为,中国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52%的受访者对美式民主有好感。

  美式民主对非西方国家的公众一直挺有吸引力,中国人对美式民主有好感的人也的确很多。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好感或羡慕在中国社会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敏感,这种感受对中国现实政治的冲击越来越小。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中国人对美式民主的欣赏,越来越像中国人游览欧美城市时对美景的那种欣赏,认为中国应当在政治上把自己变得同美国一样的人,就像认为中国的街道应变得同欧美一样的人越来越少。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中国人的见识多了,判断的参照系丰富了,很多中国人已经能够自动分清羡慕和自己同样去做的区别。世界上有很多看上去挺好或者不错的东西,但我们已经知道,并非所有事都是我们必须照葫芦画瓢的。

  美国总统候选人的电视辩论有很强观赏性,一些国家类似电视辩论的收视率甚至超过选举的投票率。这些辩论的一次次洗礼和强化,首先遴选出那些国家里最优秀的能言善辩者。西方政治家都有本事妙语连珠,一个好处是使得政治变得热闹,不枯燥。

  美国大选尤其把选举玩得娴熟,既尖锐得极端,又能收得回来,常被当成西方政治文明的“样板”。选举同各国社会都是相互塑造的过程,它进展得顺利与否常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基本面貌。

  然而这个过程拿到全世界范围看,总体上是风险重重的。今天的西方社会属于最幸运的一拨。他们的前辈完成了民主的“原始积累”,今天非西方国家正在经历的很多沉重社会代价,他们的前辈已经承担了,更幸运的小国甚至跳过去了。今天从亚洲到非洲、拉美的大量社会冲突都围绕选举展开,西式选举与繁荣的关系是飘忽不定的。

  西方式选举对领导人的选择,从历史上看优劣参半,有撞大运的成分,导致过严重错误。它的真正意义是避免独裁。在独裁盛行的时代,西式选举制度的优势几乎是绝对的。然而全球化和政治文明的相互渗透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拆了独裁的台,民主的精髓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大量非西方国家被运用。西式选举的优势实际在流失。

  中国社会对民主的热情越来越高。而且中国人对走一条自己的民主发展之路,已经从最初的隐约直觉变得越来越清晰、坚定。现在中国大多已不相信民主是能够“搬来的”,能通过制定一个个法律就从天上像馅饼一样掉下来。我们已经清楚,民主只能一步步走出来,而且它必然也只能是中国各种进步的总和。

  正因为这样,我们看美式选举有了欣赏风情一般的羡慕,同时我们也已经“有闲心”能够发现它的一些毛病和不足。比如它过于像是口才大战,像是表演,它要求美国的政治家把向公众呈现自己的最好一面当成头等要务,而这并非选举制度最初设计的本意。

  中国人应当有欣赏、学习别人各种长处的胸怀。但中国社会同时必须有主心骨,大致知道我们自己站在哪里,要向哪里去。我们得清楚,这个世界决没有一个为13亿人大国准备好的现成前进模板。 ▲(作者是《环球时报》评论员)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