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Chinese vs. American Dreams: Different but Still a Little Similar

<--

 习近平主席访美期间指出,中国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从字面上看,“相通”有两层含义。首先,“相通”意味着两者之间不是相互排斥、对抗和冲突的关系;双方可以通融,通达,沟通,变通,本质上是一种合作和协调的伙伴关系。其次,“相通”又不等于“相同”;无论从其缘起、内涵、界定上,“中国梦”和“美国梦”都是对等、并列的平等关系,而不是主次、优劣的从属关系。

  深层分析,“相通”又涉及了中美之间关于国家富强、人民福祉、世界和平三个层面的逻辑定位。

  先说国家层面。虽说“美国梦”不是以国家的角度来阐述和诠释梦想,但是,在其“每个人最大限度自我实现”的精神大旗指引下,小河有水大河满,国家的富强变成了水到渠成的“副产品”。同理,“中国梦”不能将“国家梦”与“人民梦”完全切割、剖分,在现实的国际政经格局下,中美两国要保证和实现各自的“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肯定不能选择相互为敌。虽说中国的美梦未必就是美国的美梦,但是中国的噩梦一定会成为美国的噩梦。反之亦然。

  再说人民的层面。中美两国,无论是文化传统,还是政治架构;无论是宗教伦理,还是世俗习惯,几乎都处在两极,何来“相通”之说?但是,世间万物恰恰是相反相成,阴阳相生的。也正是因为中美两国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的集大成者,其在政治、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为世界的和谐共荣提供了难得的互补性,共生性和兼容性。中国人讲阴柔,美国人好阳刚;中国文化崇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度,美国文化崇尚“山登绝顶,唯我独尊”的风格。所以,中国总是在“取经”,美国总是在“传道”。中国的价值体系中,“国”在“家”前;美国的价值体系中,“家”在“国”前。思维习惯上,中国人讲究长线思维,以和为贵;而美国人则是典型的快餐文化,注重便捷、迅速、标准化。解决冲突时则多奉行用武力说话,胜者通吃的强势思维。中美两大文明之间虽是如此的不同,但是殊途同归——在对于最具体、最直接、最简单的个人福祉的追求上,两国人民对于幸福的具体定义,恐怕相差不远:健康的身体,和睦的家庭,友爱的亲朋,安稳的社会。在事关人民幸福的最大公约数上,中美两国人民的梦想的的确确是相通的。

  最后是世界的层面。无论是“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双方有识之士和决策者都深刻意识到,在解决国际事务时,中美携手合作一定是必要条件。从朝鲜核危机的解决,到伊朗核问题的谈判;从全球恐怖主义的清除,到网络病毒和网络攻击的防范,中美两国都无法独善其身,也无法只手遮天,只能放下成见,调整心态,在合作中找寻解决世界问题的钥匙。由此可见,“中国梦”、“美国梦”未必相同,但一定是息息相通的。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