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Approve: Let the Chinese Save the World

<--

【文化评论】请批准:让中国人拯救地球

抗议,抗议,抗议

如果有哪个国家,要对《环太平洋》里的“大美国主义”提出抗议,首先应该是日本。

片中的日本女人麻子,虽然在出场时被介绍了一句是“这里最聪明的人”,但影片里更多表现的是她的羸弱。当怪兽袭击到日本的时候,日本街头一片狼藉,只剩一个只知道嚎啕大哭、束手无策的小女孩——暗示的是日本军方脆弱不堪一击。

当怪兽追着要把女孩塞牙缝的时候,天降神兵是美国黑人大兵,他独自一人操纵巨大而勇猛的机甲战士,没几个回合就摆平了长驱直入的怪兽。从机甲战士里出来的时候,光芒在他头顶围绕,代表日本的小女孩仰视着拯救自己的英雄。

如果你认为片中传递的信息是,美国人忙着拯救,香港人忙着用怪兽的尸体发财,“矮化贬损中国形象”,那美国科学家也有理由抗议:片中两个美国军方的核心科学家,长得歪瓜劣枣,行事疯疯癫癫,更多时候是四处在丢人现眼,其对怪兽的解剖和研究水平,居然还比不上把怪兽肢解赚钱的香港工人。

英国人当然也可以抗议,凭什么这场战役里英国人没有出现——更可恶的是,甚至扮演黑人大兵的演员,原本就是英国人。

如果你决定用这种批判的眼光,来看待这部被《纽约时报》认为“就是一部卡通片”的《环太平洋》,确实谁都可以愤怒。

好莱坞爱讲未来,未来就是未知数,怎么设想都可以,只要你能自圆其说。这些好莱坞导演对未来的想象为什么都那么糟糕?要么外星球黑恶势力霸占、奴役了地球;要么地球寸草不生、地球人民不聊生;就算好心外星人或者怪物没来入侵地球,地球的一半人也会用残暴的手段去统治另一半人。

这是一个简单的戏剧原理,地球现在总体算得上球泰民安,与现实相反才能形成戏剧冲突,这基本上和“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是一个道理。

《007大破天幕危机》,英国军情六处被炸得一塌糊涂;《2012》里,白宫陷落了;《白宫陷落》里,白宫被恐怖分子霸占了;《独立日》里,白宫干脆被彻底炸没了。“9·11”之后,世贸双塔的倒掉属于严肃题材,或者纪录片题材,因为双塔真的倒掉了,白宫和军情六处都好好地活着,在电影里炸炸他们就是娱乐题材。

要谈“拯救”,请问找谁先来“破坏”

凭什么总是美国人在拯救地球?很简单,这是美国拍出来的电影。

如果是中国拍出来的电影,那拯救地球的一定就是中国人。

我们能拍一部拯救地球的电影吗?理论上不太可行,因为要“拯救”地球,必须先“破坏”地球,这就涉及让谁来破坏的问题。

让外星人或者怪兽来破坏,万一观众真的相信有外星人和怪兽怎么办?让恶势力来破坏,恶势力不是应该在出现前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吗?让地球人自己破坏,中国的电影好像得让中国人来演,我们自己在电影中承认破坏地球,会不会自己落下口实,给自己抹黑?让美国人、英国人、俄罗斯人来破坏,会不会影响和他国的交往?

让自然灾害来破坏好像是一个谁都不得罪的方法,但是不是会显得我们的预警机制不够及时,不能提前保护好人民群众的财产,“2012”这个谣言总算过去了,怎么能在电影里制造新的恐慌呢?

怎么办,让谁来破坏都是一个罪过。好吧,那电影中的“未来”就只能是安居乐业,只能是更加美好了。但问题是,电影里“未来”和现在貌似没什么太大区别,观众为什么要花几十元钱走进电影院去看这种“左手摸右手”的未来呢?

面对这个无解的问题,我们的电影好像只能选择放弃“未来”。

凭什么电影里大部分的英雄都是美国人?因为美国电影人敢树“敌”。

这个敌人有可能是“自己人”,蝙蝠侠所待的哥谭市被认为是纽约的缩影,那里的警察腐败、贪官污吏纵横,才成就了那个有钱没处花的富翁,晚上变成蝙蝠侠来拯救市民。

敌人也经常是“俄罗斯人”、“阿富汗人”,他们走私军火、制造核弹、绑架总统……FBI、CTU、总统保镖这些真真假假的隐秘部门,其工作状态必须相对真实地被大面积曝光。

我们能在电影里树立虚构的敌人吗?似乎不能,我们爱好和平,主张和平解决问题。

中国的荆轲是公认的英雄,他可以有敌人,而且是强大并暴烈的秦王,这是过去完成式的敌人;孙悟空是英雄,他可以有敌人,满地都是可打击的怪兽,而且还都很凶很强大,这也是过去完成式的神话。

又涉及一个戏剧问题,英雄需要有人衬托。恶势力有多强大,英雄也就有多伟大。孙悟空打了很多怪兽,你能脱口而出的怪兽名有几个?白骨精肯定算一个,因为孙悟空“三打”才降住。

英雄要突出,其他人必须隐到背后。福尔摩斯之所以是个传奇,烘托他的大背景是警察办案无能,民间侦破爱好者不得不出来帮警察擦屁股。

还是一个戏剧问题。

谁是当代文艺作品中,可以被摆上台面的敌人呢?犯罪分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们能让犯罪分子太强大吗——答案转折变成了非戏剧可解决的难题。

我们同样盼望树立“世界级的中国英雄”,希望把中国的价值观和英雄主义用文艺作品的形式输出给其他国家,但是,必须先解决那些“非戏剧”的麻烦。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