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ern Sanctions Against Russia: Just Empty Threats

<--

克里米亚公投16日举行,“脱乌入俄”获得通过。美国白宫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强调不接受克里米亚公投,不承认公投结果,并称将让俄罗斯付出“更大代价”。

  之前,美欧采取了外交、军事和经济等“全系列”措施,企图迫使俄取消克里米亚公投。奥巴马总统警告,如俄不改弦更张,就要付出“代价”;默克尔总理甚至威胁,俄“将面临严重的政治及经济伤害”。

  然而,美欧“雷声大,雨点小”,后继行动不是太少,就是力度不够。美国率先宣布暂停与俄方在军事领域的 “一切合作”以及与俄方的贸易和投资谈判。接着又宣布扩大与波罗的海国家军事合作,加大在这些国家领空巡查的参与力度;与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举行多个联合军事演习,向俄“秀肌肉”。当然,北约也配合行动,向乌克兰邻国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派出侦察机,加强在这些国家的巡逻。对于美欧的恫吓,俄根本不吃这一套,针锋相对在俄乌边界和地中海展开军演,克里米亚公投如期进行。

  那么,下一步美欧又将如何行动?俄罗斯又将付出什么“更大代价”,面对什么“伤害”?奥巴马昨天宣布对7名俄罗斯官员实施制裁,包括实施签证禁令和资产冻结等措施。受到美国制裁的俄方官员包括普京的两名顾问苏尔科夫和格拉济耶夫,以及俄罗斯副总理罗戈津。欧盟国家外长同日敲定针对克里米亚和俄罗斯的制裁名单。制裁对象将受到旅行限制、资产冻结等制裁。据悉,制裁名单上最终有21人,包括呼吁进行公投的克里米亚政客和部分俄罗斯官员。从西方公布的制裁清单中不难看出,所谓“更大代价”、“政治及经济伤害”不过是放空炮,不会对俄造成严重损害。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比这份制裁清单,人们不禁要问,当年面对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危机、匈牙利事件以及苏联入侵捷克斯拉伐克,美国和西方咄咄逼人的气势哪里去了?答案是时代变了。在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当下,美国和欧盟并不是不想强硬,而是强硬不起来,这是美国与其盟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制裁清单。

  首先,军事干预不可能。经过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美国国内厌战避战情绪占主导地位,加之财政吃紧,国防预算大幅度削减,美国已完全失去为他国劳师远征的政治意志和财政实力,军事干预最先被排除在美政策选项之外。

  其次,经济制裁行不通。现在世界经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度很高,德国等欧盟国家30%能源来自俄罗斯。如果对俄经济制裁,将会伤敌八百自损一千,首先遭殃是德国等欧盟国家。

  最后,俄罗斯合作缺不得,对话大门关不得。远的不说,本月在海牙召开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俄罗斯就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作为世界上拥有核武器最多的国家,美俄不合作,全球核安全就无从谈起。此外,在伊核、朝核、叙利亚等国际热点问题上,美国也需要俄罗斯的合作。尽管美国国务卿克里和拉夫罗夫就乌克兰问题在伦敦会谈6个多小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但双方却一致同意保持对话。这也就是为什么普京和拉夫罗夫没有被列入美欧制裁的名单之中的缘由。

  乌克兰事变造成大国之间激烈碰撞,其结果或许对未来大国关系消长具有指标性意义。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