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estern Paradox in the Ukranian Crisis

<--

為了牽制俄國,美國終於掏了腰包為烏克蘭危機“埋單”,眾議院上週壓倒性通過了金援烏克蘭及其周邊國家的法案,並對俄國實施制裁。歐盟也同樣對援烏和制裁俄羅斯採取了一些措施,但力度有所保留。

仔細一想,美歐的國家利益與目標雖高度一致,卻又相互矛盾。

克里米亞半島公投入俄已成事實,美俄之間的角力彷彿又返回冷戰時期。美國希望歐盟等協同向俄羅斯加大施壓,但歐盟已背負歐債危機的包袱,除了德國,整體經濟增長可謂乏力有限,加上錢財“底氣”不足,又怎能和美國站同一陣線,捍衛烏國領土主權?恐怕有心無力。

再說,歐俄之間本來就有著獨特的地緣關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動下,大多歐洲國家基本對俄國能源的依賴越來越強,而歐俄富商之間的貿易關係也比和美國來得更深入密切。若莫斯科中斷天然氣供應和貿易來往,歐洲經濟勢必會受重創,遠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國又救得了嗎?

美國能源部雖於3月中旬承諾,會向歐洲釋放多達500萬桶石油儲備。這般“供錢供油”,無非是要鼓勵歐洲“放膽”制裁俄國。但長期下去,恐怕連美國經濟也受拖累。

美歐雖有要阻止烏克蘭重回俄國手中的共同目標和利益,但兩者的戰略目標不一樣。歐洲想和美國平起平坐,美國則要一家獨大,為了削弱俄國勢力,從而對歐盟進行“利用和控制”。倘若美國失去歐洲這一“盟友”,對歐俄兩方會失去牽制力,獨霸地位也難以保全。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