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eign Media Reports on ‘Occupy Central’ Just the Same Old Story

<--

如果把美歐媒體對香港「佔中」事件的報導視作一次對中國認知的測驗,那麼得分會不會是「不及格」呢?

  香港的發展的確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示威者要求改變特首選舉程序的訴求、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等等。但這不是街頭政治能解決得了的,它只會加大分歧、激化對立,這一點從世界各地發生的街頭政治中已得到證實,西方媒體對此也有共識。

  2011年,紐約爆發「佔領華爾街」運動,並迅速向全美蔓延。規模要比香港的「佔中」大得多,示威者也有不少政治訴求。可美國媒體遲遲不做報導,後來作了報導也是輕描淡寫。如今場景換到香港,認知就不同了,同樣的街頭政治在香港變成了「促進民主的革命」。

  在西方媒體的觸角幾乎已伸進中國各個角落的今天,出現如此簡單甚至魯莽的二元對立的判斷,與西方媒體迄今仍未改變認知中國的邏輯與方法相關。

  如果還用二三十年前,甚至一百年前解讀中國的老一套方法,如果還是按照西方民主制的概念來認識「佔中」這樣的複雜問題,如果在潛意識中就把中國劃入與西方對立的一面,又怎麼可能準確把握現代中國的脈搏呢?

  今天的北京在國家治理方面有遠比以往更多的智慧、能力和耐心,而類似問題在中國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下,也不可能動搖社會穩定的基礎。這是對中國現實應有的基本判斷。

  最重要的是,中央政府對處理和掌控類似事件有比以往更多的自信。只要看一下過去十多年來中國的發展及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變化,特別是上海、廣州、深圳等內地城市與香港正不斷縮小的差距,就很容易理解這種自信從何而來。

  民主不是空洞的教條,民主的質量在於它是否可以創造穩定發展的基礎。這是正確認識中國和中國政府治理水平的出發點。離開這個出發點,對中國的判斷注定會出錯。

  1995年,美國《財富》雜誌刊出《香港之死》的報導。2007年,香港回歸中國10週年,《財富》的姊妹雜誌《時代週刊》用25頁的封面報導講述了一個故事:「香港現在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具有活力」。我們可以把對今天美歐媒體「佔中」事件報導的評分工作再次交給歷史去做。但有一點已經確定無疑——今天走上香港街頭的學生,他們當中大多數人未來的生活與工作仍將與大陸相聯。他們是中國穩定的獲益者。▲(作者是人民日報高級記者)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