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 Will Be Another Brown in the US

<--

已故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於51年前曾發表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演講,而51年後的今天,從黑人少年布朗命案來看,美國仍然是分裂的。

美國白人警察威爾遜今年8月擊斃了18歲黑人少年布朗,但大陪審團上週卻決定不起訴他,這一決定再次讓美國陷入滿城風雨。

威爾遜日前接受了美國廣播公司ABC的專訪,在電視上說他“沒處決”布朗,只是出於履行職責,自己“問心無愧”。其實,關鍵就在於他開鎗“是自衛抑或謀殺”?

他能無罪脫身,就和2012年黑人少年馬丁命案一樣。因為該州法律較寬鬆,列明只要警員判斷疑犯企圖使用致命武器意圖危害他人性命,須自衛或保護他人便可開鎗。因此,威爾遜才能堂而皇之地以自衛,作為辯護理由。

這顯然讓警察執行力出現了法律問題,也顯示警察鎗殺黑人成了美國社會一種常態。據美國聯邦調查局數據,美國每週有近兩名黑人命喪白人警員鎗下。而布朗命案後,也連續發生了幾宗未持械黑人男子被警察鎗斃的案件。

眾所周知,種族歧視在美國社會中仍存在,為美國人權保障中的痼疾,造成少數種族的公民和政經社文等權利無法得到平等保障。

當這種因素滲入到執法系統後,白人通常獲袒護,而黑人等少數種族則受到嚴苛對待。據紐約警察局提供的數據,2013年上半年在紐約被警察攔截搜查的15萬人中,有55.8%是黑人;29.6%是拉丁裔。

換言之,奧巴馬的上台,並不表明美國進入了後種族主義社會。儘管美國黑人在教育、就業等方面在法律上擁有的權利與白人日益平等,其中產階級比重也在擴大,但遮蔽的種族問題也日益嚴重和復雜。

布朗事件不是一起孤立案件,它反映出美國執法人員懷有種族偏見、未恰當執行有關使用武力的規定等美國社會存在的深層問題。因此,這悲劇會否重演?以目前的趨勢來看,很可能會。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