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国:美国是气候大会协议的X因素
正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21次会议将就2020年之后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总体安排。目前已有160多个国家按照要求向大会提交了自主减排方案,这为最终协议的达成创造了条件。然而根据相关机构对已提交的自主承诺作出的汇总分析,承诺的减排额度与要达到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援助资金的需求量与捐资量之间也存在着巨大差距,这决定了巴黎大会将充满激烈的争论,大会最终将缔结一个什么样的协议,这是留给世人的最大悬念。
欧盟、中国及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希望巴黎气候谈判最终能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但美国却反对。美国是发达国家中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资金援助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着巴黎气候谈判的最终结果。
美国政府采取目前的立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国内政治斗争的制约。党派之争严重妨碍了奥巴马政府的行动能力,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国内历来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虽然民主党持相对积极态度,但代表美国大资本集团利益的共和党却强烈反对减排。
2014年11月12日,中美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双方就巴黎会议谈判协调立场,并作出具体的减排承诺。为落实承诺,美国环保署于今年8月3日颁布了《清洁电力计划》,奥巴马声称希望以此为自己的总统生涯留下一个“核心政治遗产”。但该计划一出台就遭到美国保守势力的强烈批评和反对。11月18日,美国众议院能源和商务委员会以28:21的票数通过了反对《清洁电力计划》的两项决议。虽然奥巴马可以行使一票否决权来清除障碍,但国内强大的反对声音至少会对美国政府的谈判立场带来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达成最终协议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其实是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共和党认为,奥巴马在总统任期行将结束时推出《清洁电力计划》是为共和党上台执政制造困难。共和党在此轮总统竞选中民气一直很旺,它的反减排立场为巴黎气候谈判带来了很大变数。
奥巴马政府目前面临着两难抉择:如果签署不具约束力的条约,会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美国的国家形象会受到很大损害,同时也会被看做是向共和党低头让步的软弱表现;如果签署有约束力的条约,很可能遭到国会的否决,从而重演《京都议定书》的悲剧。从政治斗争策略来看,奥巴马政府选择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将保护污染的坏名声甩给共和党,这对民主党来说应当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协议形式取决于内容,内容也制约着形式。国际社会要求美国作出更高的减排和资金援助承诺,奥巴马承受的国内压力就会增大,美国很可能继续游离之外。而如果对美国作出太多的让步,整个协议的效力将大打折扣,可能是“没有牙齿”的软法律。因此,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巴黎谈判也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但愿事关人类和整个自然生态未来命运的巴黎谈判协议不要被美国党派政治所绑架。(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