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l the American Military Remain Unmoved by Rocket Recovery Technology?

<--

美国军方会对火箭回收技术无动于衷吗?

SpaceX火箭回收技术,能否快速应用到美国军事领域,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不过军民融合是美国军工发展的典型特征,诸多大牌公司部分核心技术已被美军方利用。

  2016年4月9日对于怀揣太空旅行梦想的人们来说,绝对称得上一个好日子,他们的太空旅行“梦想”距离照进现实更进了一步。北京时间9日凌晨,美国东 部大西洋中的一艘名为“当然,我依旧爱你”的无人船,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着陆乘客。由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猎鹰9”一级火箭,垂直 接近无人船,以极小的偏差成功着陆无人船正中心,人类在海上回收火箭的目标成为了现实。

  成功实现火箭回收,不仅把该公司前四次回收失败的阴霾一扫而光,而且给长期质疑这项技术的人们猛烈一击,让他们认识到,人类进入廉价太空时代的梦想可以变为现实。

  现在精确定位火箭海上回收,到底能够降低多少费用,还为时尚早。多家机构与众多专家给出了初步评估,从评估结果来看,一级火箭燃料费用不到100万美 元,一级火箭回收后整修开支约300万美元,回收后再发射的费用降低30%是乐于预见的,发射费用将从目前的6000万美元,降低至4000万美元。这只 是基于当前技术的大致评估结果,随着技术进一步成熟,航天发射成本降低80%左右,最终成功托举平民的太空旅行梦,绝对不是幻想。如无意外,此次成功回收 的一级火箭,不久将再次发射,从而实现人类历史上另一个首次,即载荷发射到太空后,液体火箭成功回收再利用。太空旅行迷,现在就可以美美想想,那时的火爆 景象。

  毫无疑问火箭海上成功回收的价值,远远不止于降低航天发射成本。看热闹更要看门道,火箭海上回收是集当今世界所有最先进技术于一 体的智慧结晶,涉及空气动力学、系统工程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项目管理等数百种学科,能够辐射带动军事和经济多个领域。环境异常复杂的海面上,腰身细 长的火箭空中落地姿势如何控制,着陆精度十米以内的目标怎么实现,缓冲发动机的推力如何自如调节等,都全面考验了发射公司的综合技术水平。

  作为一家没有军方背景的民营公司,SpaceX火箭回收试验中得到完美检验的精确定位、动力控制、预警监视、复合材料和指挥控制等关键技术,能否快速应 用到美国军事领域,现在下结论可能还为时尚早。不过众所周知,军民融合是美国军工发展的典型特征和主要优势,人们耳熟能详的IBM、思科、苹果等大牌公司 的部分核心技术,已经被美国军方利用。此外,军迷们也都明白,美国患有严重“技术崇拜症”,在合适时间研发出能改变游戏规则的新型技术,把竞争对手甩在身 后,永久充当引领者角色,是其长期以来坚持的基本战略。也正因此,很难想象,美国军方会对SpaceX公司的关键技术无动于衷。

  暂且不 论SpaceX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否应用于美国军事领域,但作为一个追求经济效益的民营企业,其大量技术辐射到经济领域应当没有太多疑问。航天旅行迷沉浸于 自己遨游太空、观光月球、宿营火星梦想的同时,还应当想到,火箭回收产生的高端精确定位技术、“明察秋毫”的侦察监视技术,会毫不留情地将我们置于透明状 态。到那时我们每个人都将成为透明人,毫无隐私而言。当然一次试验成功,并不代表技术的真正成熟,也许距离最后成功目标的路还很长,但我们必须立即开启敏 锐关注此次事件发展动向的脑开关。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