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喜歡在午餐後校園內走走。奧林圖書館外有個喬治華盛頓的雕像(美國第一任總統),多年來陪伴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子,度過一個又一個的春夏秋冬。
春天,成群神采奕奕的學生們,穿過百花怒放的花叢,經過圖書館朝講堂趕上課去;
夏天,忙著覓食的可愛松鼠們,徐徐涼風中邊嬉戲的在草場樹下撿松果;
秋天,換上七彩新裝的楓樹們,花枝招展的在皎月下跳舞給他看;
冬天,皚皚細雪輕飄的天空下,總是為他抹上一片平和寧靜的清涼。
一年四季的每一天,圖書館外這一切的人事物境,總是那麼美好,那麼的賞心樂事。
4年前華盛頓慶祝280歲冥誕生日時,學生社團為他的誕辰慶禮設了個主題:“誰是華人?”(“Who is WU?”)。這不單為祝賀這擁有兩萬餘名來自百來個國家的多元族裔學生和文化的華盛頓大學,更進一步擴大目標,為關心聖路易社區的各族移民,和為去除在地人對“移民”標上有色標籤的歧視而奮鬥。可惜的是,會場參與的學生只有小貓三兩隻。籌委們加上演出者的總人數,比觀眾還多出一倍以上。
更諷刺的是,他的280歲生日慶禮才剛過四天,佛羅里達州就發生了一宗17歲非裔少年Trayvon Martin遭鎗殺的案件。事發後,身為鄰居兼警衛隊員的鎗手並沒有被逮捕或提控,理由是他堅稱鎗殺動機是出自於自我防衛。令民眾百思莫解的是:事發時,遇害少年手上只提著剛剛在便利店買來的一罐冰茶和一包甜食!
或許,膚色在某些人眼中,真的就是代表了一切。就如當年在一個針對Trayvon悲劇而舉辦的校內討論會上,一位來自索馬里的非裔移民學生所說的:“只因為他的膚色,他就被懷疑是罪犯;只因為我的膚色,我就被懷疑是罪犯。他的死是因為他的膚色,我雖然還沒因此而死,但在他人眼中,我每一時每一刻好像都被懷疑是罪犯。”美國白人警察對非裔公眾過度使用暴力的問題,多年來一直都在頻繁發生著。2014年,聖路易北部約20公里處的小鎮Ferguson,18歲非裔少年邁克.布朗(Michael Brown)被白人警察鎗殺。在警察不被起訴的新聞傳開後,一連串暴力騷亂就不斷在小鎮上演,全國種族緊張關係也瞬間飆升。
年復一年,華盛頓站在圖書館外,看著這些悲劇重複不斷的發生,會不會抬頭無語問蒼天?
春風又綠校園了,學生們開始三三兩兩的,在他腳下的草地上,或坐或躺的圍了一圈。有的捧書讀,有的上網流連網海,有的嬉笑玩鬧,有的卿卿我我,有的閉目沉思。
生日與否,多元族群也好,單元色調也好,似乎只是松鼠腳邊松果的事,和人類毫無關聯;有色和白色的對立,對他們來說,其實還是無關痛癢的。即便是如此的明媚風光,看到的都是百花、明月、涼風、白雪,大部份學生也只得自得其所。
而要跨過少數對多數族裔的鴻溝,卻還是那麼艱難。
好消息是:美國教育部於2015接獲的校園種族歧視投報,比2014年少了17%。
希望來年會持續減少。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