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Sino Trade Dispute Deadlock ‘Politicized’

<--

赵可金:中美经贸争端症结是“政治化”

长期以来,经贸一直扮演着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角色。但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前后,有关中美经贸关系未来的担忧多了起来,因为美国新总统多次声称要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威胁要对中美经济失衡动手术。

  但在熟悉中美经贸关系的行家看来,中美经贸关系失衡决非中国汇率政策所致,而是世界经济结构和比较优势决定的。长期以来,美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在中美还没建交时,美国对外贸易就是逆差的,这是由美国经济结构决定的。在全球化推动下,美国经济经历了一场重大而深刻的结构调整,受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和比较优势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迁居海外,其所生产的商品再以低廉的价格运回美国,这是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重要推手。在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中,美国到中国投资的企业贡献了很大比例,来自中国的低价商品也帮助美国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因此,名义上中国顶着贸易顺差的帽子,实际上是美国企业和消费者获利。

  问题是,美国政界总有一些势力竭力将中美经贸关系政治化,将原本纯粹的经济问题政治化为两国政策争端。从小布什政府时期开始,美国国内就有一股力量试图把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归罪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事实果真如此吗?如果回顾过去十几年人民币汇率变动情况,不难发现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汇率已从当初的1:8.2左右发展为1:6.5左右,人民币升值幅度不可谓不大。可结果是什么呢?美国对华贸易赤字非但没有减少,反而迅速增加,中国持有的美元外汇储备也在急剧攀升。原因是即便人民币的美元汇率升值,也不会影响美国从中国进口,人民币升值越高,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也越高,非但没降低贸易赤字,反而增加了美国消费者的成本,得不偿失。

  美国有很多深谙中美经贸关系真相的智库和研究机构,他们都清楚中美经贸关系是互利共赢的。但这部分人的共识难以阻挡那些不明真相甚至怀有政治意图的肤浅看法,中美经贸关系往往沦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对美国政治人物来说,牺牲中国利益通常不需要支付任何政治资本,但在中美经贸关系上主持公道,则往往会遭遇政治围攻,这就是中美经贸摩擦的真相所在。

  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空间大大拓展,中国经济因其明显的比较优势而在巨大的国际市场中如鱼得水。作为中国对外贸易规模急剧扩大的组成部分,近十几年来,中美经贸额节节攀升,从不足1000亿美元一跃到达5000多亿美元。相比中美经贸关系的急剧扩大,管理中美经贸关系的制度始终没发生根本性改变,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中美经贸摩擦沦为美国政治斗争牺牲品的趋势。因此,中美经贸争端的根本症结在于政治化,去政治化是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关键。

  目前来看,仅仅依赖两国政府高层的互动,还不足以化解政治化问题,因为两国政府在参与对话和谈判时多少都会受到国内政治压力的制约。为此,中美不妨考虑引导两国商界力量发挥积极性,让那些从事中美经贸合作的商界人士站出来说话,比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微软的比尔·盖茨等,他们深知中美关系的利害关系,能够理智看待中美经贸争端,这有可能成为去政治化的一条新路。同时,中美双方还应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合作推动国际贸易制度改革,在合作共赢中积累信任、增加默契,共同打造中美合作共赢关系的新未来。(作者是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