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 Election Produces Tensions in Taiwan Strait

<--

美國大選牽動一連串台海緊張

距離十一月三日美國總統大選投票只剩七十多天。由於川普國內政績奇糟無比,疫情因應失當使得美國感染人數高居全球首位,連帶導致經濟蕭條,又接連併發種族衝突,使他的連任之路充滿挑戰。上次幫助川普大選獲勝的搖擺州,這次都以大幅度輸給民主黨的對手拜登,川普要扳回劣勢並不容易。也因此在剩下的兩個多月,他必將險招盡出。

川普要挽回劣勢,有兩種可能變數。其一,許多州因疫情改採「通訊投票」,由於可能延誤,投票當晚可能無法確知選舉結果。民主黨擔心,川普可能藉機指控郵寄有弊端,拒絕承認通訊投票效力,即使輸了也不會移交權力。其二,世界各國則擔心會有「十月驚奇」。川普可能將勝選的希望放在國外,在九、十月極力製造外交勝利,甚至製造某種軍事危機,以外部形勢為其選情加分。

從兩年前的貿易戰、科技戰開始,川普一直把假想敵鎖定中國大陸。近月來,更率先關閉大陸總領事館,對中國企業抖音(TikTok)和微信(WeChat)頒布禁令;更利用新疆與香港情勢,制裁中共官員。但是,在川普的工具箱中,沒有比對台政策更能刺激中共敏感神經的。川普政府除派遣衛生部長阿查爾訪台,更宣布了一連串的對台軍售;中共立刻還以顏色,宣布在台灣海峽南北兩端實施軍事演習。這意味,九五年的台海危機可能即將重演。

除了台海,南海也是衝突焦點之一。美軍雷根號航空母艦打擊群十四日進入南海,十五日已航至東沙島東方海域,進行海上防空作戰訓練。大陸則部署可以攜帶遠程超音速攻艦飛彈的轟-6J,進駐南海的永興島上備戰。

北京其實很不願意和美國發生衝突,以免落入川普的選戰算計。正在召開的北戴河會議,據傳定調「維繫中美關係」。從近日中共外交官員由楊潔篪、崔天凱等人密集表態願與美國「坦誠對話」,可看出中共有意在美國大選前穩住雙邊關係,既防備川普在選前挑釁,也對可能當選的拜登發出訊息:中美是可以合作修好的。

這對拜登而言,是很重要的信號。紐約時報一篇內幕報導指出,川普周圍的鷹派最近加緊布局,想在選前把中美關係推向難以逆轉的程度;如此,就算拜登當選,短期內也難以修復損傷。拜登日前在《外交事務》上發表了「美國為什麼必須再次領導世界」一文,闡述了其對華競爭理念。拜登反對與中國進行貿易戰,但美國須繼續在國際貿易中扮演領導的角色,而非把頭埋進沙裡。為了更好地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美國應加強與盟友的經濟合作,而不是摧毀美國精心構建起來的國際體系。

拜登挑選聯邦參議員賀錦麗為副手,外界反應正面居多。賀錦麗身兼非裔、亞裔及女性身分,對照川普與潘斯兩個「老白男」,在目前最熱的「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中,可確保少數族群獲得尊重。賀錦麗和拜登一樣,屬於民主黨中間派,而非激烈左派。賀錦麗在參議院時,要求保護美國技術不被大陸商業間諜非法獲取;但在對大陸產品加稅上,她又敦促白宮謹慎從事,以免傷害美國企業、工人與消費者,作風務實。

美國朝野目前已有共識,這次選戰最重要的外交議題,將是中國政策。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社論更指出,台灣位於美中強權角逐的中心,無論是台積電對美台科技的重要性,或者台灣的戰略地位,川普和拜登都應在選前說清楚對中國和台灣的相關政策。

上一次台灣議題成為美國大選辯論重心,是遠在一九六○年甘迺迪與尼克森競選時;當時,八二三炮戰,金門、馬祖等名詞成了他們選戰的議題焦點。六十年後,台灣的安危與兩岸關係再度成為美國政治的重心,這未必是好事,我們必須警惕再三。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