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总统拜登于当地时间20日中午在华盛顿宣誓就职,他在就职演说中用了大量篇幅呼吁美国人结束分裂,实现团结,誓言自己要做所有美国人的总统。他列出美国面临的五大主要挑战:肆虐的病毒、不断扩大的不平等、系统性种族主义、处于危机中的气候、美国在世界的角色。他对国际问题谈得很少,整篇演说中没有提到中国。
这是一篇明显集中谈论美国国内问题的就职演说,很多分析认为,拜登政府前期的施政重点就是应对他所罗列的国内问题,他的确想在这个过程中至少部分弥合美国社会的各种撕裂,恢复一定程度的团结。如果翻译成中国的政治话语,他有点像是在号召美国“做好自己的事情”,以此重振国家。
在环球时报看来,他的这个大思路更加贴近美国的真实国情,比其前任特朗普把美国的大量问题归咎于外部力量要理性得多。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中国完全可以成为美国抗疫、解决气候问题、促进经济增长的伙伴。中美开展合作比两国均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对抗显然更有利于华盛顿新抱负的实现。
然而拜登政府的工作无疑是艰难的。美国现在的现实困难比四年前更多,可动用的资源更不宽裕,而且新政府所倚赖的民主党在国会中的优势并不明显。另外美国舆论大多将拜登看成“弱势总统”,而下台的特朗普则可能保持相当一部分政治动员力,拜登政府的施政阻力不容小觑。
团结是美好愿望,也往往是胜利者进入庙堂后的号召,失败者的态度却是决定木桶能盛多少水的那块最短的木板。另外美国中期选举两年后就到,它几乎肯定要再导致一轮政党激烈争斗。美国社会需要在分裂和团结之间不断切换,从而增加政治平衡的难度。
然而难得的是,无论团结有多难,拜登总统展现出了正视这个问题的勇气,并将之视为当下美国最应为之奋斗的目标。美国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也做好自己的事情,两个大国彼此竞争的刀刃同时向内,而不是彼此互指,如果真能这样,两国都将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前进,世界也将和谐得多。
事情当然不会那么简单,经过特朗普政府四年的动员,美国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态度都有了很大变化,对中国实施强硬遏制的思维在美变得很有市场。人们注意到,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受邀出席拜登就职典礼,这种情况过去从未有过。被提名为国务卿人选的布林肯等人在国会接受质询时表示,特朗普的对华态度“是正确的”,这些过渡时期的零星信息究竟意味着什么,时间将做出回答。
有一点很重要,过去四年中美关系恶化,所有冲突都是华盛顿挑起的,中方全都是回应和反制。反复冲突的结果至少证明了两点,一是中国乃中美一系列冲突中绝对的防御方,而非挑衅者;二是中方很有力量,决非美国通过遏制打压就能扳倒、窒息的。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很失败,这从两国在他下台时的发展态势对比中显现得很清楚,中美重新开展合作更加符合美国的利益。
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好感度的确在过去四年下降了,但拜登政府无须相信延续前任政府对抗中国的政策才在美国政治正确,实际情况是,少对抗多合作在所有国家都是民意的深层主流部分。中美有这么大的合作规模,它们是美国人民巨大利益的载体,巩固和扩大它们,无论一些政客和媒体怎么说,美国老百姓的心里自然会有一杆秤。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