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den’s Visit to East Asia: Exploring the Limits of Indo-Pacific Strategy

<--

拜登東亞行 探印太戰略極限

美國白宮十一日公布一份印太戰略報告,若究其內容五大部分,可發現此報告並不完整,多只能算是美方大致的意圖,報告相關執行部分付之闕如;看來美國整體印太戰略,還得等到今年五月拜登東亞行後,才會有較為成熟的圖像。

從另角度言,美國此一戰略報告,可視為拜登亞太行前暖身報告;然拜登亞太行,也不太可能片面形塑亞太安全架構,因為中共九月廿大,必會有相對應的思維;這兩股戰略思維/架構碰撞後,才會形塑亞太(包括台海)未來三年需面臨的情況。

拜登自去年元月上台後,其「中國政策」迄今只有一「暫行」方案,圍繞著中國大陸東邊作為,則是重重疊疊,從四方對話Quad,到晚近的AUKUS,期間還包括數次中大型海上軍演,意圖明確。

拜登此番五月行,無疑是進一步明確其戰略意圖所能達到極限;但情況則相當不確定。首先是南韓:南韓三月大選,五月拜登若往訪,是極佳時機,美國希望在其東北亞安全架構中,能拉回南韓,是則此行任務重大。

近來東協十國拒在美國與大陸間選邊站,一直是美國在亞太最大的痛。從拜登已然勝選尚未就職前,即搶先通過RCEP,到其後副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副國務卿、亞太助卿一連串訪問,都未能拉東協進入美國對抗中共的一邊;除非美國想放棄東協,否則拜登此次亞太行,東協必是重中之重。以美國當前呼之欲出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未能吸引東協國家情況來看,此一期待未必樂觀。

無論拜登此行收穫如何,中共廿大無疑都必須面對拜登此一全盤的亞太/印太戰略構想。北京在西邊相對可靠的戰略依托,從冬奧出席場面大致可看出:俄羅斯與中亞五國國家領導人全部出席,這大約是中共以守勢對抗美國的地緣戰略。

中共若能以RCEP架構繼續穩住東協,則美國的戰略意圖將處於相對劣勢;至於台海,也必將包括在這個「劣勢」中,民進黨政府不知想到了沒?

趙興鵬/作家(台北市)

「四方安全對話」外長會議,日前在墨爾本舉行;會談還為年中舉辦峰會達共識,四國領導人見面的前置作業將陸續展開。

俄烏緊張之際,布林肯卻風塵僕僕到亞洲,搞地緣外交四方會談,顯然,台海、南海戰略價值,是高於烏克蘭。美國最擔心不是東歐陸上島鏈被攻破,而是西太平洋島鏈,缺台灣這一角,美國憂慮中國大陸,甚於俄羅斯。

四方外長會議及年中峰會,顯然是美國舞劍,意在中國,至於台灣,應減少刺激中共言論,不當馬前卒,隔岸觀火即可。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