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偵察氣球導致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原訂出訪北京延後,美中陷入另一場僵局。但隨著越來越多氣球出現在全球各地,美國官方攻擊北京的力道減弱,甚至華盛頓郵報引述情報官員的說法,首個遭擊落的氣球是誤闖美國,因為從它升空就一路被監控著。對比美國前後態度的轉折,內情恐不單純。
首先,普立茲獎得主、美國資深記者赫希近期調查指出,去年波羅的海北溪天然氣管線是拜登總統批准爆破的,雖立即遭到中情局斥為虛構故事,但在赫希的報告中詳細說明,執行者是畢業於佛州巴拿馬城「海軍潛水打撈中心」的學員,計畫始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白宮內部多次的會議內容,挪威政府答應配合行動的條件,是利用北約夏季演習安裝爆裂物,目的是切斷西歐對俄國天然氣的依賴,看來他是有所本的。
其次,假設調查報告是真的,又有鑑於赫希的國際聲望,為避免與德國的關係出現嫌隙,影響對烏國的支持,美國必須盡快轉移焦點,正好利用中共失控的氣球做文章,因為間諜氣球一詞不是出自於官方。
一位蒙大拿州居民道格在推特上說,起初認為天上的物體是飛碟,然後是綠野仙蹤裝扮場景,但就是一個普通的中國間諜氣球。問題是,一般人發現天上有東西,很難想像會聯想到是來自中國的間諜氣球;之後,一位同州的女士表示美軍已將其擊落,接著美軍就在大西洋擊落該氣球。將整個氣球事件串起來看,似乎是照著劇本走。
氣球危機延燒半個多月,北京指控美國也使用間諜氣球,日本、歐洲天上相繼出現不明物體後,美國開始出面緩和失控的場面,將後續擊落的東西,從不排除到不涉任一國情報行動,如此說法難令人心服,因為美國情報官員也承認中共的氣球偵察並非偶發,表示他們已有所掌握,如今卻無法說明氣球的出處,有失強國的風範。
美國前倨後恭的轉變,主要是因為俄烏戰爭尚看不到盡頭,不宜再樹立直接衝突的敵人,且美國國內主流媒體及西方國家,對北溪爆炸案相對冷處理,赫希報告應起不了太大作用。
反倒是拜登未正面回應間諜氣球,令國會相當不悅,所以媒體報導他有可能在訪問波蘭前,針對這些氣球事件發表評論,屆時就看他如何自圓其說。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