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 Pressure To Pick Sides Leads to a Dangerous Road of No Return

<--

美逼選邊是風險不歸路

歲末人工智能產業盤點,在OpenAI宮廷內鬥的詭異鬧劇及超智能奇點/文明滅絕的憂慮下,智能倫理和風險治理影響層面之廣,已經成為全球新興智能產業的優先議題。雖然健全的治理架構與風險規範是產業發展的基石,但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下顯得無助。

媒體報導,美國正規畫全面加強對中國大陸高科技產業的全面封鎖。明年一月將派遣官員來台,指導新竹高科技園區業者「倫理準則」和「高科技産業規範」。姑且不論台灣智能產業仍處在萌芽階段,產業鏈建設也在全面升級中,以政治力強加於台廠選邊站,不但將嚴重破壞市場自然生態,也使得全球供應鏈更加傾斜而顯得殘缺不全。

拜登政府此舉不僅破壞了全球智能產業的自然生態演化進程,更扭曲了Web3.0分布式體系網路結構中智能技術的自發組織系統和分布式異質共生,影響了產業人才流、金流、創新流和整體產業鏈的發展,是創新/創業的抑制劑及產業精進的殺手。

國際結盟是利益導向但瞬息萬變,在美國夥同其盟國政治力強行介入產業發展,智能倫理規範與治理風險也將變得遙不可期,產業的永續發展也畫上了問號。當治理機制因人因地而異,AIGC等智能技術的標準化、模組化、數位化、數位匯流等元素也將被切割得支離破碎,全球產業鏈與創新能量的媒合也會受到影響,未來發展呈現高度的不確定性與風險。

從宏觀系統面來看,高度兩極化分割的產業和市場環境中,產業規模和多元化能量必定受到相當的限制,區塊間的競爭也必然影響產業鏈的生態發展—由共生/進化轉變成為競爭/掠奪,影響人類文明的進展。

在產業鏈發展方面,自一九八○年代,美國在高科技產業「重軟輕硬」搞垂直分工和「去工業化」之後,美國和其盟國到底能為台商提供什麼樣的資源與市場能量或條件,來交換台商因地緣政治操作所蒙受的損失?當台灣「依附美國」再度成為高科技殖民地時,台商所承受的風險也將難以預估。

經歷半個世紀的全球化風潮和意識形態洗腦,如今回到原點,難道不覺得格外諷刺?過度兩極化必然造成對立與仇恨,但在美國主導的排中政策和地緣政治無限上綱的氛圍下,台灣還有多少自主空間?蔡政府不顧全民利益與產業發展,一意孤行向美國傾斜,把台商帶上一條高風險和不確定的不歸路!

人為的非市場操作、過度管制封閉的環境不利於智能產業的發展,韌性治理、自由化市場機制、開放優化的創新環境才是關鍵;其中智能商業模式如智能代理、智能平台外部化、全方位創新是台灣產業存活之必要條件。

在美國主導的抗中聯盟中,軟硬兼施訂定經貿法規以防止技術流入中國大陸。對台商而言,與其盲目追求技術的領導力,不如換位思考,從制度面切入也是另類創新之路。國際局勢瞬息萬變,在政治和利益的平衡選邊站本是常態,但產業發展與企業獲利才是終極之道。

台灣正值大選,政治是一時的,但產業需要永續的心態。有志於角逐大位的人必須更有智慧,降低地緣政治所造成的風險。對產業整體而言,面對智能技術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倫理規範和法規框架必須早日「謀定而後動」。如何取得政經平衡與永續發展是關鍵策略,數位發展部和總統參選人想清楚了嗎?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