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Japan, South Korea Pave Way for Summit Talks; Liu Teng-Chung: Responding to Trump

<--

中日韓鋪墊首腦會談 劉燈鐘:因應特朗普

中評社台中3月27日電(記者 方敬為)中日韓外長會議22日在東京舉行,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燈鐘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時間點來看,本次外長會議距離去年中日韓領導人會談不到一年,三方外長又聚首,顯示出外部形勢相對不穩定,當中很大因素是美國,尤其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祭出對等關稅政策,以及安全戰略的轉變,都連帶影響東亞區域的穩定。

劉燈鐘,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現任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中華卓越青工總會會長。研究專長包括中國大陸研究、兩岸關係、政黨與選舉、國際治理。

第11次中日韓外長會議3月22日在東京登場,上次會議是在2023年11月,本次會議聚焦在中日韓FTA重啟談判、韓半島無核化倡議、區域穩定等議題。日本外相岩屋毅強調,當前國際情勢緊張,正面臨歷史轉捩點,希望透過對話與合作克服分歧與衝突。此外,3國外長同意將為中日韓領導人會談在年底舉行加速準備。

針對中日韓外長會議,劉燈鐘指出,該會議距離去年5月中日韓領導人會談不到一年,三方外交高層又聚首鋪墊領導人會面,顯示出對於外部形勢不穩定的擔憂,中日韓地理位置緊鄰,彼此在經濟上互為重要夥伴,從東盟、APEC到RECP這些區域性經濟組織中,三方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面對區域內全球貿易摩擦與國際政治風險增加的當下,三邊會晤,要確保自身利益不受外部不穩定因素的侵蝕。

劉燈鐘認為,中日韓在會議中不僅探討了FTA談判的具體內容,也著眼於未來領袖層級的會面安排,無疑是對區域合作的一種戰略鋪墊。在地緣政治、經濟及外交多重考量下,如何使這三個位置緊連的國家獲得最大利益,是一項極其重要的課題,而之所以讓東亞重要的3個國家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需要碰面磋商,很大的原因在於美國。

談及美國因素,劉燈鐘表示,美國在全球貿易與國際政治中的影響力無可忽視。自特朗普政府上任以來,美國不斷利用關稅及經濟促進方案來解決其內部經濟困境。特朗普上任初期,就急於拿出一系列政策利多,藉由提高關稅、吸引外資回流以及推動美國製造業回流等手段,試圖展現其治國能力,同時透過這種做法彰顯其在全球的霸權地位。

劉燈鐘說,美國希望藉由掌控區域地緣政治,確保其馬首是瞻的優勢,從而在經濟、外交乃至安全層面上維持對外部世界的影響力。美國作為超強國家,理所當然希望在全球各個角落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尤其是在那些具有戰略意義的地區。若外部局勢脫離美國控制,無論是經濟還是安全上都可能對美國構成挑戰。

對於中日韓而言,劉燈鐘認為,此次會議除了有助於推動FTA談判外,更是一個釋放善意、促進信任的重要契機。從三邊FTA談判到未來可能召開的領導人會談,都顯示三方對於東亞區域的穩定都非常看重,也顯示出對於近期區域形勢相對不確定的憂慮。

他指出,日本和韓國雖然在安全與政治方面長期依賴美國,但在特朗普上台後,隨著其關稅政策頻繁施壓,日韓逐漸感受到美國政策帶來的不穩定因素,因而開始積極尋求與中國加強合作,擴大經濟與貿易交流。這種轉變無疑給東亞地區的政治經濟版圖帶來了新的變數,也使得中日韓之間的合作變得更加迫切與現實。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