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su-ma Perspective: The Non-Dominating Superpower

<--

司馬觀點:不稱霸的霸權(江春男)

2011年 01月26日 蘋果日報

美中兩國元首發表低調的聯合聲明,舉行蒼白無味的記者會,沒有新突破,也沒有展開新項目。不過,胡錦濤此行得到強國元首應有的面子,消除雙方一些疑慮,穩住中美關係,一切照劇本演出,沒有發生意外,符合雙方的預期,對北京而言算是成功的。

為胡訪美營造善意

去年不只中美關係發生倒退,中國外交政策幾乎一事無成,但真正嚴重的是,2010年中國製造因成本上升,罷工迭起,北京被迫加快經濟結構轉型,房產物價齊漲,地方政府基於財政壓力不斷拆村,奪取農民耕地和住宅,導致民怨四起。17屆五中全會決議,暫時收歛和平崛起的雄心,全力對內維穩,用經濟外交和低姿態來改善與美國關係。

1個多月前,主管外交的國務委員戴秉國出面表示「中國要取代美國,稱霸世界的談話是一個神話」,並再三強調「中國不當頭、不稱霸、不爭霸」,為了胡錦濤訪美,營造種種善意氣氛。

李光耀新書潑冷水

巧合的是,李光耀的新書「新加坡賴以生存的硬道理」對此潑了冷水。他認為「中國未必是柔和的霸權」、「如果中國不準備稱霸,為什麼老告訴全世界不要成為霸權」、「中國告訴每個國家我們不是霸權,但當我們做了一些他們不喜歡的事情時,他們就說你讓13億人民不高興,而當他們讓我們不高興呢?你知道那只是讓幾百萬不高興,他們要你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裡」、「中國不會以武力侵略他國,他們是一個龐大市場,只要從經濟上擠壓我們就行了」。李光耀這種坦率的談話,需要不少勇氣。

其實,推動中國人權,需要在國內構建政治平台,最近突尼西亞事件證明,只要國內民眾的權利意識成熟,改變的機會隨時可能不期而至。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