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h bin Laden’s End, a New Opportunity Emerges for the World

<--

社論-終結賓拉登 世局出現新契機

* 2011-05-03

* 中國時報

* 【本報訊】

 美國一日宣布基地恐怖組織領導人賓拉登,已經在巴基斯坦首都近郊,被特種部隊擊斃,消息傳出,美國街頭群眾歡欣鼓舞,前總統布希更聲稱,正義得以伸張。

 賓拉登的死是罪有應得,但是他的死,並不代表問題的結束,反而可能揭開了一盆毒蛇的蓋子;然而這也意味著,美國政策如果改弦更張,或許可趁機消解宗教世仇,開創新局。

 過去基地恐怖組織的領導人是賓拉登,無論是金錢、武器與訓練,都有嚴格的由上至下的組織體系,聯軍打入阿富汗後,基地組織被打散,賓拉登轉型變成意識形態的領袖,三不五時在網路上發表反美言論,鼓吹繼續聖戰。

 除掉賓拉登,並不能夠消滅反對美國的組織,反而把它們打散,一個細胞與一個細胞,在各國滋生分裂,不待號令發動報復攻擊。也就是因為如此,歐美各國紛紛把警戒層次提升到最高,警告僑民躲開人多的地方,搭乘飛機、火車,風險自負,更有傳言,基地組織在歐洲持有若干核彈,伺機引爆。

 賓拉登的死,短時間造成危機升高,但長期是否會激化目前的伊斯蘭教組織,也有待觀察。老實說,北非革命風潮,並不是由基地組織發起的,而是穆斯林兄弟會與薩拉非激進組織,逐漸成為群眾動員的骨幹,雖然它們的宗旨較為和緩,但是目前基地組織卻俟機搶奪主導權,這是西方世界面臨的新挑戰─沒有賓拉登的激進浪潮。

 美國當局對賓拉登的死所造成的後續效應,自然很擔心,他的遺體經過DNA驗證後,不到廿四小時,就遵循穆斯林儀式,埋葬在海邊祕密地點,目的就在防止他成為聖戰的新烈士,鼓舞後來者前仆後繼。

 也可以說,賓拉登的死,不盡然都是負面,甚至某種程度說是開創了新契機,讓穆斯林世界與基督教世界,可以有機會消解仇恨、攜手合作,而美國總統歐巴馬,正可以扮演和解過程中的關鍵角色。

 歐巴馬的名字中間,有一個典型的伊斯蘭名(Barack Hussein Obama),以及他在印尼所受的伊斯蘭教育,雖然讓他在美國飽受「不是美國人」的抨擊,但卻得到伊斯蘭世界的尊重,他兩度在開羅與伊斯坦堡發表的演說,也被認為是真正理解與同情穆斯林世界。

 當然他上任時,繼承了在九一一之後的兩場反恐與反伊斯蘭戰爭,但如今,藉著賓拉登之死,他可以趁機結束這兩場戰爭;我們認為,歐巴馬應該開始考慮與塔里班和談,孤立基地組織,並待情況平靜後,自伊拉克與阿富汗撤軍,結束這場吃力不討好的反恐戰爭。

 畢竟,基地組織是以恐怖暴力為宗旨,塔里班則不同,它是地域性的宗教武裝集團,在阿富汗鄉間,具有政治號召力,在九一一時,基地是在塔里班庇護下茁壯,聯軍打阿富汗時,同時對兩者宣戰。

 但美國軍方很清楚,單靠軍事力量是消滅不了塔里班的,阿富汗總統卡札已開始祕密與塔里班接觸,美國則是睜一眼閉一眼,現在賓拉登一死,雖然基地仍然是目標,但如果歐巴馬能夠改變戰略,拉攏塔里班,以政治和談方式解決阿富汗問題,放棄追捕塔里班領導人歐瑪爾,逐步自阿富汗與伊拉克撤軍,這將會是前所未見的新和解政策。

 伊拉克的前例已經證明,真正有效的策略,不是強力鎮壓,而是撮合不同派系和解與對話。單單憑強勢軍力,並不是伊拉克成功祕訣,更不會在阿富汗成功。

 然而美國推動和解政策,還是必須謹慎從事。否則不僅面臨基地恐怖組織從旁破壞,更會有巴基斯坦從中作梗。儘管巴基斯坦名義上是美國反恐戰爭的盟友,但事實上,美國狙擊賓拉登的行動,就沒有事先通報巴基斯坦。

 歐巴馬現在正處於歷史的關鍵點。他大可以宣稱反恐勝利,藉此契機重新翻過歷史新的一頁,啟動新的和平工程。這不僅會讓他留下不朽的功業,而且更實際的是,假如美國部隊能夠開始陸續撤回國,對明年年底他的連任,也將大有幫助。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