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窃听门”损伤默多克传媒帝国话语权
2011年07月15日13:45 中国台湾网
张国庆(微博)
窃听丑闻在英国,在美国,在全世界媒体圈中继续发酵着,默多克新闻帝国的公信力则受到了严重撞击。这一堪称英国版“水门事件”的丑闻,不仅断送了《世界新闻报》,而且对默多克传媒帝国的声誉及话语权构成了致命一击。
丑闻也因牵连到政界而格外引人注目。英国首相卡梅伦最先受到冲击,因其以前的得力助手库尔森曾任《世界新闻报》主编,并涉嫌窃听,这使得卡梅伦非常尴尬,而他能做的,就是尽快撇清此事。更让默多克郁闷的,是美国国会和英国议会都相继表示要介入此事,这使局面变得空前复杂了,尤其是美国国会的活动能力和话语权优势是默多克无法小视的。
这一丑闻也将英国一些小报的丑陋行径曝光于世人面前。英国《卫报》表示,前首相布朗也被小报“盯上”了10年有余,指称默多克旗下的《星期日泰晤士报》以欺诈手段,入侵其银行账户资料及法律文件,并入侵布朗审计师的电脑,取得其财政数据。真是树倒猢狲散。在这一系列曝光和公众唾弃的背后,是默多克麾下的媒体对公信力的极大忽视和流失。
不择手段地追逐乃至制造新闻,是《世界新闻报》们令人不齿之处。这一点,《纽约时报》的长盛不衰是其很好的榜样。为了追求真实性,《纽约时报》走的是稳健的路子,有的时候,它甚至可以比别人慢半拍或报道得简洁一些,也不要胡乱发言。在这里,少说话,有时就是在维护话语权。而冷静和理性,一直都是时报人的座右铭。
事实上,正如著名记者、前《时代周刊》编辑提夫特所言,一份报纸最重要的卖点就在其“报誉”,如果没有“报誉”,报社还不如干脆关门。归根结底,报纸是靠信任生存的。没有了信任,新闻业将无法存在。
默多克麾下媒体缺乏自律,是其丧失话语权的关键所在。在美国乃至英国的一些主流媒体,自律是随处可见的。在比较著名而“长寿”的媒体,广告部和编辑部是不可以在同层办公的,比如编辑部在2楼,广告部在4楼,有时在电梯时碰到,双方都很少说话,以避免嫌疑。这其实是媒体进入广告时代后,所采取的一种“防火墙”设置。
为了避免广告所带来的商业化气息会麻醉媒介的神经、污染新闻自由的空气,美国主流媒体不仅严禁记者涉足广告事务,而且刻意在新闻与经营部门之间筑起内墙,这种从20世纪初筑起的内墙迄今为止仍然屹立着。遗憾的是,介入美国媒体圈很久的默多克,似乎依然没有意识到这堵内墙的重要性。
经营理念,也是话语权强弱的分野所在。在总结默多克的myspace黯然倒下的原因时,广告至上而不是受众至上,被视为很大的问题。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受众至上”理念,则是《纽约时报》长期坚持提供丰富内容的精神支持。时报公司对自身的基本定位是“内容提供者”,是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充满期待的受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这一点,在《世界新闻报》更是荡然无存,因为他们时常伤害的,正是受众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新闻报》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是源于犯了众怒。
不过,从积极的角度看,这一系列事件也为全球媒体提供了极好的反面教材,有望推进媒体的自律,正所谓,公信力所在,话语权所养,《世界新闻报》已经是很好的前车之鉴了。今后,有哪家媒体再敢如此妄为,就要想想可能的下场。默多克够牛了,不也还是要忍痛割肉吗?而且割肉活动似乎也才刚刚开始。
让默多克都有些意外的是,最近暴露的事件使政府、国会、警方、新闻界乃至司法界都行动了起来。在默多克集团继续推进截肢式的危机管理时,英国政府已经考虑要对媒体监管体制做进一步的完善,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隐私权,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媒体意识到捍卫公信力的重要性。对此,英国媒体欣喜地说,“这意味着,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代人只能遇到一次的难得机遇,有望在政界、媒体和公众之间建立新型关系。”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