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暉:中美的太平洋小島大棋局
從希拉里訪庫克群島談起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任內最後一次訪問亞太區,華文媒體關心的自然是中國之行,但她的首站行程卻最堪玩味,到訪地點是她這個級別的美國官員、乃至任何國家這個級別的官員都從未駐足的南太平洋島國:庫克群島(Cook Islands),並出席當地舉行的太平洋島國論壇首腦會議,也是美國對這區域論壇的最重視表現。
太平洋島國與「圍堵論」
關於庫克群島的背景、這個與新西蘭簽訂「自由聯合協定」的小島是否完全獨立國家等問題,筆者在月前介紹其奧運代表隊時已有談及。為何這個總人口只有約2萬、面積只有240平方公里的小國,會吸引全球第一大國的國務卿來訪?而且還是伴隨一艘航空母艦而來?《人民日報》何以立刻刊文批評?究竟這類小國有何重要性?
希拉里到訪的最直接信息,自然是要告知世界,無論多偏遠的天涯海角,依然是美國的勢力範圍;中國近年雖成了不少太平洋島國的最大貿易伙伴及債主,但在戰略層面,它們依然屬於澳洲新西蘭的勢力範圍,而澳紐背後的就是美國。在北京眼中,美國拉攏這些小國不但與奧巴馬宣布「重返亞太」一脈相承,甚至可能是美國慫恿日菲越南等國與中國對着幹的同類把戲。過去10年,北京花了不少資源在這地區,相反華府的援助則口惠而實不至,假如這些島國像菲律賓那樣,一方面要中國的錢,另一方面要美國的保護,自然不是北京所樂見。而且中國進入南太平洋時,並非從美國勢力硬搶過來,希拉里後發先至,北京也認為是破壞了中美在上個10年建立的默契。
南北太平洋與中美勢力範圍
過去數十年,庫克群島所在的南太平洋,一直是美國忽視的。在太平洋島國中,美國重視的都位於北太平洋,那裏有美國的屬島關島、位於北馬里亞納聯邦的塞班島,也有與美國簽訂「自由聯合協定」、形同美國附庸、但在聯合國有投票權的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和帛琉等國。這個區域,對監控區域主要對手有直接的戰略軍事價值,二戰時對日本就是必爭之地,現在對手改為中國,同樣合用。中國若拉攏這些島國,美國是會警惕的。
南太平洋原來被視為世外桃源,從未發生重大戰爭,並非美國戰略目標,連援助也懶得理會。不過由於太平洋島國曾是兩岸爭奪外交承認的戰場,中國對當地一直關注,到了1990年代,由於美國的忽視、澳洲鞭長莫及,中國勢力在南太平洋卻愈來愈大。例如在湯加王國,中國除了給予巨額援助,也控制了當地主要經濟命脈,並與幾乎控制全國企業的湯加公主建立了特殊關係,甚至捲進了近10年湯加王室的宮廷鬥爭(順帶一提,湯加國王月前正是在香港病逝)。假如這趨勢持續、中美兩國分別在南北太平洋建立勢力範圍,美國的亞太後院就面臨失守,這是美國保守派不能接受的。
島國的全球化危與機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問太平洋迷你島國庫克群島,除了昨天談及的短期價值,還有更值得留意的長期戰略:數十年後,誰保證這些小島沒有更大的潛能?
島國大洋的資源潛能la
像庫克群島的陸地面積雖然只有240平方公里,不及香港總面積1/4,它的專屬經濟區卻極大,達180萬平方公里,相等於法國陸地面積3倍。地球最後能發掘的天然資源,就是在這類杳無人煙的地區,例如北極因為溫室效應,冰川融化,正成為大國最新爭奪資源的中心。
至於太平洋海底能否發掘出有價值資源,這問題卻是過慮的:正如經濟學者Julian Simon所言,歷史證明了只要科技持續發展、人類保持創造力,就能一直發現新的能源;從前被認為難以開採的能源,隨着發展,開採成本也愈來愈低。從過去十多年各地新開發的能源、新發現的油田可見,這觀察基本上符合事實。雖然太平洋小島目前並不富有,但只要有外來資本為其發展勘探,頗有點石成金的潛能。南太平洋的豐富地下資源,已被中國鎖定為戰略目標,詳情可見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南太平洋島國海底礦產資源現狀及合作環境研究》,其中就把庫克群島水域劃為「多金屬結核成礦遠景區」。
華人改變島國人口結構
值得大國動腦筋的還有另一組事實:這些島國人口一律極少,像庫克群島只有2萬人,另一位置更偏僻的、同樣與新西蘭簽署「自由聯合協定」的紐埃島更只有1400人,就是我們較熟悉的湯加王國,總人口也不過10萬。相對於中國的13億人,完全不能相提並論。只要少數中國人移民當地,毋須任何部署,已可能帶來人口結構的根本改變。
這情况確實正在發生:像湯加王國原本與台北建交,後來國王不滿台灣搞民主化、公主又變成中國生意伙伴,就改與北京建交,自此湯加的華人數目就由原來的數十,數年內暴增至近4000,佔全國總人口3%至4%,還控制着經濟命脈,也一如所料引起了排華風潮。有時華人數目並不能完全以數字衡量,例如在薩摩亞,全國1/4人口有華裔血統,不過他們在人口普查都登記為薩摩亞人。即使中國沒有任何國家行為,這樣的趨勢有什麼結果,也不難想像。像南太平洋斐濟近年政局動盪,與英國在殖民時代大量引入印度人息息相關,現在印度裔已佔斐濟人口40%,成了政壇一股重要力量,只是印度不像中國,沒有長遠的僑民政策,才沒觸及國際戰略層面的問題而已。
夏威夷模式對北京的啟示
回想19世紀時,夏威夷原來是獨立的太平洋王國,總人口也只有10萬人,美國如何對其吞併,歷史課本記載得很詳細。當然,當代大國很難重複這段歷史,強調和平崛起的中國也不願吞併其他國家,但假如中國未來國力更強,在上述的人口結構下,將一些華人佔重要比例的太平洋島國變成附庸,並非不可能。
美國容許北太平洋的馬紹爾群島等三國簽署「自由聯合協議」、鼓勵其爭取國際社會的獨立身分,正是要將其變成附庸,例如把沒有國家願意接收的拘留者(不少是疑似恐怖分子)送往當地監獄;英國不少偏遠殖民地的主要價值,則是作為離岸避稅天堂。假如中國只是為可能出現的太平洋附庸國賦予同一功能,也許尚不足以刺激美國。
但假如這些國家再成為中國的資訊科技基地(目前中國和湯加公主的主要業務,就包括公主的衛星通訊生意),甚或軍事基地(中國早前擬在冰島購地,就因為被西方懷疑用作北極基地而告吹),這對美國的國防部署,卻足以產生結構性影響。防微杜漸,中美對庫克群島也要爭奪,也就不足為奇。
http://commentshk.blogspot.com/2012/09/blog-post_3984.html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