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ed by Bora Mici
台學者陳永峰:美中難道沒有開戰的可能嗎
中評社台中3月28日電(記者 鄧木卿)台灣東海大學日本區域研究中心主任陳永峰27日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首訪俄羅斯,還帶給俄羅斯近36億美金軍購大禮,中俄關係逐漸加溫,陸權國家和美日海權國家已出現對決,形成權力平衡態勢,相較冷戰時期的美俄沒有開戰,美國和中國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更高。
陳永峰說,美蘇冷戰期間,雖然造成東西方陣營情勢緊張,但兩國從沒有打過仗,因為兩國人民都是一神論,美國是耶穌基督,蘇俄是東正教,兩宗教都是系出同源,因為宗教和其他因素,兩國都知道對方思維邏輯,也都能預測彼此想法,所以一直都沒有開戰。
除了美俄穩定的緊張關係,他說,中國大陸和台灣亦是如此,蔣中正和毛澤東熟識,蔣經國和鄧小平也曾在法國、蘇俄互動過,雙方都知道對方心裡在想什麼,兩岸關係同樣緊張,但還不至於開戰。不過,李登輝上任後,和中國互信基礎低,加上頻頻發言,導致1996年台海危機。
他分析,相較於美俄緊張且穩定的關係,美國和中國就不太穩定。美國可以預測蘇俄想法,但在預測中國時常常不準,例如東亞情勢,中國以日本先行挑釁為由,一下子派海監船,一下子派出軍機,頻頻出招。
陳永峰說,習近平上任後首訪俄羅斯,不但有其重大意義,更讓俄羅斯在亞洲地位上升,兩國6月又要進行聯合軍演,戰略結盟愈來愈明顯。反觀美日關係,因為貿易和安保條約因素,日本已經無法回到亞洲,只能一直往美國依靠,而且愈來愈依賴美國。
他說,中俄結盟和美日結盟,如同陸權國家和海權國家對決,甚至出現權力平衡、互相保證毀滅的地步。他再次強調,美中的衝突,比美俄衝突機率更高。有人認為,美中貿易彼此依賴日深,不會發生戰爭的機會,但他堅信,經濟上的往來無法保證永久和平。
陳永峰說,從近現代歷史來看,英國和德國貿易量在19世紀末之後,不斷增大,第一次大戰前夕,英國是德國最重要的工業製品及原材料供應國。相對地,德國則是英國電子、有機化學類等工業產品的最主要輸出國,當時國際社會都推測英德兩國經濟相互依賴程度太深,萬一戰爭,任何一國的經濟破壞,會立即反彈回到自己國家,無論誰勝誰敗,都會帶給英德甚至整個歐洲毀滅性災難。結果呢,第一次世界大戰仍然發生,經濟依賴也很深的美中,難道沒有開戰的可能嗎。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