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Taiwan Overcome Chip Nationalism?

<--

台灣能打敗晶片民族主義?

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剛結束不到48小時行程離開台灣,由於他之前批評台積電與台灣,對他訪台,台灣各界多出以狐疑與冷淡的態度,經濟部長王美花更表示不會與他見面。基辛格在台期間並沒有公開談話,僅透過預錄的影片表示,很高興能夠回到台灣,英特爾期待在台灣繼續深耕、努力。

自從基辛格擔任CEO的十個月以來,他一直在大聲疾呼把晶片生產集中在台灣,是個戰略風險,他要求美國國會通過補助法案時,應該優先給美國廠商,不應該給已經決定在美國投資設廠的台積電與三星。這難怪會引起台積電,以及視台積電為護國神山的台灣當局不滿。

基辛格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今年年初上任後,已規劃全新戰略,要在2025年前趕上台積電與三星等對手,恢復晶圓製造業霸主的地位,其一系列布局包括:在歐洲設立晶圓代工廠,在美國斥資200億美元擴建新廠;可能以300億美元收購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格芯,一舉收攬德國、新加坡、美國晶圓廠於麾下;另外,還挖角三星和美光大將,並改變新的封裝方式等。

英特爾長期稱霸半導體產業,不僅技術領先全球,甚至是個人電腦、伺服器等領域的規格制訂者。即使後來在7奈米技術被台積電超車,但在伺服器及個人電腦領域,仍難撼動其龍頭地位。

英特爾尤其令人不敢輕忽的優勢,是背後有美國政府支持,美國現在把晶片產業列為供應鏈重中之重,英特爾現在既是球員兼裁判,又有主場優勢;尤其基辛格是英特爾30年的老員工,擔任過技術長,曾被選為全美最佳CEO,他的強勢回歸,外界比成張忠謀當年退休重回台積電掌舵一樣。

基辛格現在的首要目標在爭取美國及歐洲政府的補貼,除了要求歐盟委員會補貼近100億美元,以為其新廠的開發提供資金之外,還在等待美國國會通過520億美元的研究和製造資金的法案,挹注其新廠的開發。

可矛盾的是,英特爾既要與台積電競爭補助資金,卻又要委託台積電代工。英特爾現在仍然擁有全球80%處理器的市場占有率,過去向來有委託台積電生產晶片的合作關係,在錄影談話中,基辛格也特別提到英特爾與台積電的關係長期深遠。

基辛格的態度前倨後恭,主要是想修補先前發言造成的問題,更是確定3奈米製程訂單,3奈米訂單其實是英特爾前執行長史旺與台積電達成的,台積電還派出上千名工程師配合,現在為了讓台積電消除疑慮,基辛格來台就是要修補關係。英特爾是少數仍在設計與製造自家晶片的半導體公司,但目前製程技術仍停留在10奈米,須仰賴台積電先進製程的奧援,代工生產新產品。

電子業當中,向來就有既合作又競爭的關係,英特爾如此,過去既生產晶片也做手機的三星,也與蘋果有這樣的既合作又競爭的複雜關係。但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受到美中科技戰的影響,與半導體晶片的短缺,全世界的產業大國爭相扶持自己的半導體產業,「晶片民族主義」成為必然趨勢,美國要自給自足,日本、歐盟、中國紛紛表態要自給自足。

張忠謀最近在亞太經合會上,表示各國追求自給自足供應鏈,結果相當可怕,只有基於自由貿易體系的供應鏈,才是最佳作法。但是在全球供應鏈重組浪潮下,趨勢已不可擋,這將是台積電的最大憂慮,也是英特爾長遠來看,在美國占有政治優勢之處。

不過台灣不必太過重視基辛格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重要的是,台積電與台灣的晶片相關產業能夠持續研發精進,保持並強化市場領先優勢,讓任何其他產業都超越不了,這才是台灣競爭的利基。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