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中旬,俄羅斯和美國、北約以及歐安組織展開了副部級談判,各自表明立場。西方儘管不能同意俄羅斯提出的北約不能東擴的立約要求,但在此前的一月三日,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任理事國卻已經先發表了關於防止核戰與避免軍備競賽的聯合聲明,為彼此鋪墊了持續談判的緩衝基礎。
俄羅斯總統普亭看待克里米亞和頓巴斯地位有兩個法律基礎的思維脈絡: 一是,列寧與赫魯雪夫決定將這兩個地區的行政歸屬從俄羅斯劃入烏克蘭,那麼,這個蘇聯時期的行政決定在蘇聯解體之後就喪失了其依據的合法基礎;二是,莫斯科仲裁法院接受了二○一四年由一批反對政變的烏克蘭政府官員的訴訟申請,其裁定結果是暴力政變是違憲行為。這就意味著普亭後來的所有行動的思想根源:在烏克蘭非法占據以及非法政變下的這兩個地區前途,應由當地人民自行決定。
二○一四年二月基輔發生流血政變,顏色革命結果堅定了普亭認為烏克蘭非法侵占的想法。那麼,俄羅斯本來在克里米亞黑海艦隊的兩萬人合法駐軍,直接在政變後把北約兩百名人員趕出了克里米亞。二○一四年三月,克里米亞公投結果是決定脫離烏克蘭,並且向俄羅斯申請加入俄羅斯聯邦。
二○一四年四月,盧甘斯克與頓涅茨克以不贊成基輔政變奪權而宣布獨立。基輔與頓巴斯地區之間立刻展開了嚴重致命的軍事衝突。二○一四年九月,由俄德法烏四國協商的諾曼第機制完成了《明斯克停戰協議》。俄羅斯的角色就是保障頓巴斯地區不能用武力以解決其自治地位。然而,二○二一年八月,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倡議的「克里米亞平台」聲勢浩大,成為西方國家助陣集體向俄羅斯聲討克里米亞的反俄聯盟。俄羅斯則將「克里米亞平台」視作西方隨時軍事介入俄國領土的合理化基礎。
現在西方持續宣傳俄羅斯準備入侵頓巴斯與全球擴張,對普亭產生了兩個警訊:第一,美國宣稱將施以毀滅性的經濟制裁,普亭聽起來是意味著基輔將以武力解決頓巴斯,而西方要求俄羅斯不能軍事阻止;第二,倘若頓巴斯公開向俄羅斯軍事求援,那就意味直接對決。那麼,基輔在沒有贏面的情況下,北約與俄羅斯的僵持對峙就是當下的場景。俄羅斯的軍事行動將取決於頓巴斯的衝突不再進一步擴大,華府與莫斯科都有意願控制局勢降溫。
美國也有其地緣政治目標:一,利用俄烏矛盾而持續施以經濟制裁,遏制俄羅斯地緣影響力的復甦;二,壓制歐盟不得與俄羅斯進一步透過天然氣進行經濟整合;三,美軍在撤出阿富汗之後,擾亂中俄在中亞維穩的合作進程。總體而言,拜登政府樂見美國在歐洲角色的鞏固,重拾領導地位;普亭則希望拉高到大國協商,以達到分歧控管的戰略穩定格局,這樣莫斯科就不必經常回應基輔的干擾而造成斯拉夫人之間的鬩牆悲劇。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