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Need Obama’s Guts

<--

要有奧巴馬醫改的膽識

2010年 04月 01日

周八駿

奧巴馬政府提出的美國醫保改革法案,終於獲得美國立法機關批准了。尽管共和黨控制的13個州的司法部長聯名向美國司法機關控告該法案違憲;共和黨還揚言,如果中期選舉取得參眾兩院多數,則將廢除該法案。但是,正如奧巴馬在3月21日晚聲明中所稱:美國眾議院通過醫保改革法案「是常識的勝利」。而常識是不可推翻的。

港府應只爭朝夕

從美國醫改取得歷史性重大突破這一件事可以獲取頗多迪,視乎從哪一方面或哪一角度着眼。針對香港當前情况,我想,至少就有兩方面的迪。一是香港正在準備推行的醫改,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二是特區政府的重大施政,應當仿效奧巴馬政府為實現明確的施政目標而堅毅不拔的精神。

關於香港的醫改,固然有不同於美國的地方。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香港面對人口老化、社會貧富差距難以遏制、青年人向上發展遭遇「瓶頸」、地產市場易升難跌、管治和施政承受制度性限制等諸多結構性問題,醫改,既不能畢其功於一役,也不能「小修小補」便終止,而是需要特區不只一屆政府分階段持續展開。

這樣說不等於本屆政府就不需要爭取實現若干施政目標,恰恰相反,因為今日香港面對諸多深層次矛盾,更需要本屆政府以只爭朝夕的姿態來推行關乎中長期發展的政策。

政策手法令人費解

然而,最近,香港發生的幾件事情,令人費解。

一是上環的永利街忽然由「重建」改為「保育」。有關官員否認是因為取景永利街的電影《歲月神偷》獲國際獎,卻又說不清為何長時間的諮詢和規劃被一朝推翻了。熟悉永利街的人幾乎都認為,那幾幢唐樓不值得保育,重建是合理的。香港這樣的唐樓不少,永利街的幾幢忽然改為保育,如不是由於《歲月神偷》獲獎而變得特別,則一定要有其他原因,而該原因必須令人信服。

二是政府忽然向大地產商挑戰,又是「罕見地」發函查詢某個豪宅的銷售情况,又是主責官員「突擊視察」另一個樓盤的銷售現場。監管地產商銷售樓宇的手法,應當是政府有關部門常規性工作。如果某一時段有關問題比較突出而政府部門高調地展示態度,本也無妨。問題是,在香港社會把焦點投向整個地產市場供求時,政府部門忽然高調地查問大地產商的銷售手法,難免給人以「避重就輕」、「轉移視線」的感覺。

經濟轉型長時間蹉跎

香港經濟和民生問題的根源是經濟轉型長時間蹉跎。約一年前,特區政府終於高調表示香港必須盡快向知識經濟轉型,為此,以急就章方式確定六大優勢產業作為香港經濟新增長點。對此,我一直是既肯定又批評,肯定的是,特區政府終於明白金融一枝獨秀不能養活香港700萬居民,需要多元發展;批評的是,六大優勢產業缺乏充分論證,而推動它們發展的政策措施也不足夠。

坦率批評引起某些人不快,但是,作為一名香港永久性居民又是一位學者,不能不實事求是。對六大優勢產業缺乏充分論證,關乎向知識經濟轉型的方向和途徑。有關政策措施不足夠,關乎經濟轉型和發展的速度和進程。

如果所選定的產業的確都是具有優勢或潜在優勢的,同時,推動它們發展的政策措施也足夠,那麼,香港向知識經濟轉型的進程就可望既比較順利又比較快捷。

如果所選定的產業不是全部但有一些是具有優勢或潜在優勢的,同時,推動它們發展的政策措施也足夠,那麼,香港向知識經濟轉型的進程會不及上述情形,但是,香港的經濟增長可望維持於一定速度。

最糟糕的是,選定的產業和推動它們發展的政策措施都是差強人意,那麼,香港的經濟轉型就將繼續蹉跎,經濟增長率也將起伏。

重复地說一遍,永利街由「重建」改為「保育」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須有令人信服的新理由;加強監管大地產商的銷售手法不是不應該,但是,不能代替推動經濟轉型的政策措施。香港經濟轉型、政治轉變和社會發展需要真正政治家的膽識和才干。奧巴馬在美國醫保改革一役中體現了那樣的特質。

About this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