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關係與總統大選(劉世忠)
2011年 05月03日
民進黨與國民黨黨內總統提名戰告一段落,「雙英對決」展開。尋求連任的馬英九,受制於總統身分無法訪美,計劃與華府智庫進行視訊會議,敦促歐巴馬政府能將「美牛案」的心結與其他議題「解鉤」,進而在選前對台灣釋放「免簽證」或是軍售案的利多,順便淡化多數民調顯示被蔡英文超前的窘境。選後也傳出蔡英文將「依照往例」,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身分訪問華府。
台美關係在台灣總統大選中的效應慢慢開始浮現。只不過,與其藍綠陣營急著打「美國牌」來替選戰加分,不如針對近期歐巴馬政府亞太事務重要人事的變動,進行審慎分析來得更為重要。
歐巴馬也已展開連任選舉,最近兩個月積極進行國安團隊與亞太事務人士的調整,對未來兩年美國全球戰略與外交政策,乃至於亞太政策,皆有影響。
這波國安人事的調整,包括提名原中情局局長潘尼塔接任早已多次求去、今年一月終於重訪北京,恢復美中軍事交流的蓋茲。潘尼塔的職位則由歐巴馬極為信任的軍方將領,也是駐阿富汗美軍指揮官裴卓斯接任。潘尼塔為民主黨內大老,曾擔任柯林頓時期的白宮幕僚長。如今再加上中情局與國防部長的資歷,足以協助歐巴馬連任時對外政策的穩定性。昨日歐巴馬宣布美軍擊斃賓拉登,外交上再添政績一樁。裴卓斯則是軍中極具威望的將領,去年年初前美國駐阿富汗前線指揮官麥克里斯托公然在媒體批評歐巴馬政府高層撤兵政策不當,對總統的三軍統帥威望造成打擊,歐巴馬請裴卓斯接替前者,穩軍心。
美調整亞太事務官
攸關台灣與兩岸議題的主要部會亞太事務官員也同步出現更動。號稱是歐巴馬政府內部「中國派」的副國務卿史坦伯格與國安會亞太資深主任貝德相繼離職。以希拉蕊為首的國務院勢力在2010年展現主導美國對中政策的強硬態度,包括強勢面對北京挾「核心利益」擴張軍備等舉動。希拉蕊多次在出訪亞洲時強調「美國重回亞洲」,背後皆有亞太助卿坎伯操刀的影子。未來國務院勢必主導歐巴馬政府對中政策走向。
去年年底接任國家安全顧問的杜尼龍是朝鮮半島事務專家,多次斡旋北京對北韓金正日施壓。據傳貝德在國安會的繼任者為「日本通」的羅素,也符合歐巴馬過去不斷重申強化與其亞太安全盟邦路線。
上述主要人事的調整,仍須經過國會聽證與同意的過程,短時間內尚不致就位,但已可嗅出若干政策意涵。首先在確保未來一年半內美國能有效因應突發性區域危機(北韓)、阿富汗撤軍成效、年底美國在夏威夷主辦「亞太經合會」(APEC)並宣布加入「泛太平洋夥伴同盟」(Trans-Pacific Partnership),以及持續維持對中國既「交往又制衡」的政策等。其次,新的人事調整反映華府更加重視強化與亞太安全盟邦(日本、南韓、菲律賓、新加坡、印度等)的企圖,加上美國總統大選逼近,歐巴馬政府也不至於在美中關係上採取過於軟弱的態勢。
訪美可為選舉加分
美國對台政策雖不致有所改變,惟對於包括國、民兩黨總統選戰開打後的台灣政局演變以及兩岸關係,將構成歐巴馬政府亞太事務新人事關注的標的。對於馬英九而言,必須關照美國在亞洲的「平衡」戰略調整。對蔡英文而言,出訪美國固然可獲「出口轉內銷」的選舉加分,但新上任的歐巴馬政府亞太事務團隊絕對也會向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施壓,確保若民進黨重新執政後兩岸關係不致生變。這才是「雙英」應該思考的焦點。
作者為新台灣國策智庫國安組研究員
Leave a Reply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