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amining the Blueprint of Biden’s 1st 100 Days

<--

透視拜登上任百日的施政藍圖

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即將屆滿百日,相較於川普總統就任百日時人事任用混亂,政策反覆,以及與國會社論;拜登新政府算是上軌道,除了重要人事早已底定,施政方向也相當明確,政策在民主黨掌控參眾兩院下,也可以全力推動。

拜登所接手的美國,是一個經濟嚴重衰退,分裂對立的社會,因此拜登施政聚焦在國內問題。除了短期1.9兆美元的紓困方案外,拜登重點是推動為期八年、規模2.25兆美元的「美國就業計畫」。該計畫將大力推動基礎建設,包括改善交通、住房、寬頻網路、電網、潔淨能源技術等領域,為1960年代太空計畫以來,美國政府最大的投資。

拜登政府也透過政策鼓勵購買美國貨,加強研發創新;特別是拜登大幅翻轉川普不重視綠能的立場,擴大對再生能源相關產業,主要是對電動車的支持,積極因應氣候變遷問題。另外為確保經濟安全,拜登政府也將分兩階段檢討關鍵產業供應鏈。目的不侷限在排除中國,而以扶植美國產業,並落實在美國本土就近生產,以確保經濟安全。

雖然拜登的短期紓困方案被批評為撒鈔票救經濟,不脫川普時期新瓶裝舊酒的範圍;不過各界大多肯定對拜登的基礎建設計畫,以及供應鏈盤點方案,認為有助於美國長期競爭力的提升。

美國經濟在拜登政府強力控制疫情,大手筆紓困方案下,經濟已開始復甦。在今年第1季GDP已經回復到疫情前的水準,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至少會有6%,創70年來新高,通貨膨脹也預期在可控制範圍內;失業率預估會降到4%,已經接近疫情前3.5%的水準。

在對外政策方面,拜登主張加強國際參與,重修與盟邦關係,強調與盟友合作;所以上任後立即宣布重返巴黎氣候協定,以及停止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程序。

在對中國政策上,今年3月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美國將中國視為唯一具有綜合實力、挑戰美國的競爭對手。未來美中關係是美國最大的挑戰之一,而技術則是美中競爭的核心,此與川普政府思維相似。

但是拜登主張必須以全方位戰略因應中國挑戰,全盤修正川普單邊主義對抗中國的作法,轉而積極與盟友合作。除了與日本、澳大利亞及印度展開「四方安全對話」,拜登也準備與韓國及歐盟合作,共同應對中國威脅。特別是最近美日領袖高峰會所發表的聯合聲明,直接反對中國在南海的活動,以及對新疆及香港的立場;並建立經濟合作聯盟的夥伴關係,展現美國的企圖心。

在對中國經貿政策方面,美國對中國懲罰性的關稅短期不會退場,也會持續納入更多中國企業為拒絕商業往來的「實體清單」,還會提供誘因措施,協助美國企業降低對中國依賴。與川普大不同的是,拜登主張有系統的與中國供應鏈脫鉤,所以將分階段對重要產業進行供應鏈盤點,並結合盟國建構去中國化,具有韌性的美國供應鏈。

美中未來將呈現對抗及競爭為主的格局,但在某些特定議題上,如氣候變遷、全球防疫、核能議題等亦不排除與中國大陸進行合作,或讓其有條件的參與。

綜合而言,拜登新政府政策大致符合其競選主張。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拜登傾向自由主義,但仍必須顧及到民主黨內較保守的意見,以及不可忽視支持川普反全球化的力量,在貿易政策上採取較為保護的立場。基於此,台灣除了積極參與美國主導供應鏈重組外,也應注意美國擴大貿易保護手段,例如反傾銷措施對台灣產業的影響;以及因應美國對於節節上升台美貿易順差的關切。

About this publication